-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46
- 17
- 10
- 5
- 1
- 338
- 150
- 94
- 62
- 53
- 55
- 33
- 31
- 27
- 2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靳红梅 常志州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1期 3298-33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且随着水体污染的加剧而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积聚的蓝藻毒素之一,对多种生物有着严重的毒性作用.MCs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近些年,MCs对陆生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祥英 陈冬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年22卷12期 769-76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薄膜过滤中污染途径.方法:薄膜过滤法.结果:集菌时针头反复插入滤瓶中及培养基取用超量,均可使培养期内污染长菌.通过1年多的实践操作,目前未发现培养期间长菌现象.结论:薄膜过滤法采取封闭式集菌,供试品取量大,不易漏检,抽滤前的消毒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海柱 刘丹静 等 《中国药业》 2002年11卷10期 77-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系统被细菌、内毒素(ET)污染的原因及相应对策,以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综合参考近年来有关的文献报道,从实践中找出污染途径.结果:透析用水、浓缩透析液、透析操作、透析器质量及透析环境等均可成为污染血液透析系统的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福田 《现代食品》 2016年5卷9期 17-18页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占据很大的比例,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的器官造成严重伤害,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途径入手,详细介绍食品中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玲 胡萍 等 《中国酿造》 2012年31卷4期 1-5页
【摘要】 牛乳营养丰富,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腐败变质.该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乳品中主要的腐败微生物及其危害,概述了国内外乳品腐败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分析了其主要的污染途径,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乳品中腐败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 王海雁 等 《海洋环境科学》 2011年30卷3期 451-456页
【摘要】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是全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在水域环境中的环境效应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PFOS对水环境的污染途径、PFOS对水体、水生生物及沉积物的污染情况进行了介绍,归纳分析了近几年PFOS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继祥 高继业 等 《食品科学》 2010年31卷15期 208-211页
【摘要】 目的:研究屠宰场生鸡肉肠炎沙门氏菌的主要污染途径.方法:以屠宰场生鸡肉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生鸡肉污染与肉鸡感染的关系.结果:屠宰场生鸡肉样品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阳性率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文仲 马育松 等 《食品科学》 2010年31卷1期 283-286页
【摘要】 为研究、探讨导致三聚氰胺污染的深层次原因,对确认没有人为添加但检出三聚氰胺的食物链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具有关联性的农产品、食品本底中含有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分析认为,三聚氰胺"联产"技术生产的化工产品的使用、环丙氨嗪药物的使用及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华 《华夏医学》 2009年22卷3期 573-575页CA
【摘要】 <篇首>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能,高频声波震荡,使液体击散成1~5μ m大小比较均匀的雾滴,即气溶胶,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目的[1,2]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农 金欣 等 《现代护理》 2008年14卷4期 486-487页ISTIC
【摘要】 目的 调查输氧湿化瓶的污染途径,了解其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所检出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度.方法 对正在使用的输氧设施345套次的不同部位及痰和病房空气等处分别取样做细菌培养;针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湿化液严重污染占37.1%;湿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