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2
- 5
- 2
- 2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关文彬 曾德慧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卷5期 687-6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东北沙质荒漠化地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的72个沙地植物群落样地、276种植物的调查数据进行DCA排序,排序结果充分反映了沙地植被与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干扰因子的关系.DCA排序的第1轴反映沙地植被分布的水分梯度;...
【关键词】 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植被排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文彬 曾德慧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0年11卷6期 907-9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东北沙质荒漠化地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的72个沙地植物群落样地、276种植物的调查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结合DCA排序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结果,初步建立了中国东北沙质荒漠化地区植被分类系统,6个植被型,11...
【关键词】 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植被分类;West of northeast China;Sand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文彬 曾德慧 等 《生态学报》 2000年20卷1期 9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依据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植被的分类与排序,分析了不同演替梯度上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DCA排序坐标值的相关关系,利用其探讨群落多样性与沙质荒漠化过程的关系;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1)植物群落的生态优势度λ、Renyi的均匀度E1与群落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进年 张盹明 等 《生态环境》 2007年16卷6期 1748-1753页
【摘要】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德夫 盛和林 《兽类学报》 1999年19卷1期 25-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鼠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食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空间维重叠值:0.87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宗平 马卓 《生态学报》 1999年19卷6期 944-9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砾石和沙质两种不同的荒漠区双峰驼组织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Mn、Fe、Mo的丰度在肝脏最高,Se和Zn则分别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最高.由于砾石荒漠区土壤和牧草中Fe、Cu、Mo含量极显著高于沙质荒漠区(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昌龙 徐先英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4期 3953-39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玛曲高寒草甸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问题,采用群落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4种典型高寒沙化草甸的植被结构特征和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1)群落植被盖度持续下降(分别为99.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军 高永平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24期 7828-78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质草地和灌丛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草地样方、灌丛间裸地样方及含灌丛斑块样方的产流及氮流失过程进行观测,揭示了地表径流及其引起的氮流失对沙质草地灌丛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草地样方出现表面积水和地表径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文义 张文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1期 2141-21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遥感信息模型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荒漠化主要评价因子(植被盖度、生物量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反演;利用线形混合光谱分析(SMA)模型计算裸沙占地百分比.通过每个像元可获取全部评价因子的指标值.在现有荒漠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慈龙骏 杨晓晖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4期 755-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两者间的反馈机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荒漠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机制和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碳源/汇的影响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以往的研究表明,荒漠化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荒漠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