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6
- 4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偌颖 周雪莲 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年34卷6期 749-7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居民无偿献血情况、献血意愿以及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当地无偿献血招募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调查738名大足地区居民的献血情况、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有过1次及以上献血经历者306人(4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传国 苗温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1年8期 704页ISTICCA
【摘要】 血液细菌污染是影响血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做好采血护士采血前手部消毒是控制血液细菌污染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现有献血模式以街头流动采血车为主,采血车条件有限,不利于洗手泡手,因而选择一种消毒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免水洗的快速手部消毒液成为关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春辉 孙绍秋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22期 5407-540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已逐渐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为方便献血者,血站的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街头采血车成了一个个流动着的血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瑶婵 张国权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0年23卷11期 911-91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在当前献血模式下,街头流动采血车因其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采血车上人流量大、空间小、噪音大,环境差,加之夏天热、冬天冷,献血环境远达不到"舒适整洁"的要求,改善采血车环境成为每个血站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源泉 郭萍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3期 579-58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无偿献血模式下街头采血是血站的主要来源,由于街头人员流动性较大,献血者要求化验、采血等时间相对较短.受条件所限,血型化验只做正定型,ABO血型鉴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要求.笔者对无偿献血初检ABO血型误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文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0期 15-16页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2013年流动采血车收集的1000例无偿献血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0例予以常规献血护理模式,观察组5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安秀 赵丙全 等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10卷16期 15-16页CA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年3月-2011年9月流动献血车无偿献血者ALT筛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筛查模式.方法 分别对低、高浓度ALT定值血清和献血者ALT临界标本采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和快速全血干式生化法检测,对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低值检测,生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华东 应海霞 等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31卷12期 1264-1265页
【摘要】 目的:比较固定献血屋与流动献血车在血源招募和血液采集中的优缺点,为改变传统献血模式提供有力依据和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统计对比方法,分别对余姚市固定献血屋内和流动献血车上进行过无偿献血的500名志愿者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固定献血屋与流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永贞 许崇梅 《工企医刊》 2005年18卷1期 80-81页
【摘要】 <篇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采血工作也由原来的血站内等候式固定采血向街头采血服务模式转变.采血车设施相对简便,但功能较齐全,又便于流动,为市民献血提供了方便,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