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30
- 6
- 1
- 492
- 157
- 129
- 112
- 67
- 513
- 76
- 46
- 34
- 3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粮酺 周红海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2期 157-161页 ISTIC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韦贵康的阴阳五行手法治疗脊源性内分泌疾病的经验.针对临床常见的脊源性内分泌疾病,分别取颈、胸、腰骶段各一种疾病为例(甲亢、糖尿病以及月经失调),运用阴阳手法与五行手法相结合,调整阴阳使筋骨关系保持相对平衡以达阴平阳秘,重建阴阳;...
【中文期刊】 冯亚兰 蒋友信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1期 26-31页 ISTIC
【摘要】 欧阳恒是湖湘欧阳恒学术流派创始人.湖湘欧阳恒学术流派在欧阳恒的带领下,已成为中医皮肤科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该学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有杨志波、朱明芳、向丽萍等人.本研究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整理、收集湖湘欧阳恒学术流派部分代表...
【中文期刊】 申定坤 钟星怡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37卷3期 475-479页
【摘要】 黄帝内针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流传久远,黄帝内针在各类疾病中常用取穴各异,多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其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在治疗失眠、眩晕、头痛、颈肩腰部疾病、膝骨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方面,相比于常规针刺优势包括取穴精简、安全易用、...
【中文期刊】 雷鸣 陈思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21期 72-74页
【摘要】 介绍中医辨证论治宁夏地区日光性皮炎的经验并浅析其相关理论.日光性皮炎与外邪日毒、风,内邪湿与热密切相关,主要责之肺、脾、肾三脏,病机之本为禀赋不耐,脾胃虚弱,之标为日毒兼有风邪.辨证多为湿热蕴肤和血虚风燥.针对相应的证型特点,应用自拟枸杞避...
【中文期刊】 牟泳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2期 92-94页
【摘要】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其中动物检疫指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从防疫检疫人员的角度,对基础动物防疫工作现状进行...
【中文期刊】 秦晓光 杜小正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5期 141-146页
【摘要】 郑氏针法起源于《内经》《难经》,郑氏针法流派历经五代,创始于郑老勋,形成于郑毓琳,成熟于郑魁山,发展于郑俊江.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发展中,现已形成完整而系统的针灸流派学术体系.郑氏针法独具特色,强调针刺基本功的训练,突出针刺守神;重视双手...
【中文期刊】 刘利红 息金波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4期 717-720页 ISTICCA
【摘要】 中医认为五脏为一体,五脏功能协调,人体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五脏相关理论在指导临床整体认识和诊疗阳痿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阴茎勃起是以肾为激发之源,在心、肝、脾、肺四脏的协作配合之下,依靠阳气的温煦和血液的濡养,进而推动宗...
【中文期刊】 张丹丹 牛世煜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33卷1期 37-40页 ISTIC
【摘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治疗缠绵难愈的过敏性疾病屡获良效.球结膜、鼻粘膜、咽粘膜病位在表,而过敏性疾病多在季节交替时发作,此时往往昼夜温差较大,卫气固表能力减弱,风寒之邪易趁虚而入、外邪引动内湿,湿热在表,而发生过敏性症状,符...
【中文期刊】 雷斯媛 姚俊杰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3期 341-344页 ISTIC
【摘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主要表现为肌肉慢性损伤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推拿是治疗其重要手段之一.推拿重视经筋与MPS的关系,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推拿治疗MPS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现从经筋的本质内涵,循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