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0
- 4
- 1
- 7
- 2
- 2
- 1
- 1
- 31
- 5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燕 《医学与哲学》 2014年23期 28-30页ISTICPKU
【摘要】 20世纪,现代医学因借助各种精密的诊断仪器和设备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从前未知、未能得到解决的疾病被一一攻克,但与之相伴而生的,却是逐渐恶化的医患关系及日益加深的医学人文危机。纵观危机产生的原因,技术至上主义与知识权威主义,作为现代性的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若楠 余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9卷4期 268-272页ISTIC
【摘要】 对心理创伤进行本质性的考察应该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依据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以及针对以往研究的批判提出,创伤者在经历创伤事件之后的存在视域发生重构,使得创伤者在存在上处于一种决断状态,生存方式由日常存在转变为向无存在.从创伤修复的悖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小五 《云梦学刊》 2016年37卷5期 52-56页
【摘要】 海德格尔认为,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有非哲学化和哲学化两种回答方式.透过他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中国哲学”合法性证明的两种基本途径:非哲学化的证明和哲学化的证明.其非哲学化的证明是,在“哲学”概念或定义分析的基础上,对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德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5卷4期 91-94页
【摘要】 《即日启程》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它的成功虽然是诸多元素完美结合的结果,但是演员高超的演技在相当程度上成就了《即日启程》,他(她)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许多跨度很大的情节浑然地衔接成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于很多细微之处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斌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8卷3期 55-58页
【摘要】 语言对象化思维批判是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一个起点,他不是从语言的表面现象出发去探究语言的本质,而是在古希腊哲学关于语言的本质定义中去探究语言的大地性.海德格尔批判语言领域里面的对象化思维所依仗的武器是对亲密的区分这一理论的强调,他认为物与世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斌 谭昭映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34卷4期 21-26页
【摘要】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哲学里面的对象化思维与存在的二重性息息相关,只有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才有语言观当中的对象化批判,因为无论是语言现象中的对象化思维模式,还是主客对立,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忘记了存在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和成 《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28卷11期 20-21页
【摘要】 阐明海德袼尔技术的内涵,指出其技术蕴含辩证性与突出以人为本的两大特点;分析拯救技术潜在的危险及技术观的现实启示;详细论述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传连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卷4期 104-106页
【摘要】 在对技术的追问之中,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之本质,他溯源而上寻得了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在座架中起支配作用的乃是一种命运,此命运把人带向一种可能性的边缘,即一味地去追逐、推动那种在订造中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从那里采取一切尺度.由于人被带到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乐雅 《考试周刊》 2012年93期 171-171页
【摘要】 一、教育背景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寄居在生活中。"谎言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诚信教育早已在社会上广泛推行,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难免遇到学生撒谎的事件,为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阻力,现以此教育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进 张宗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116-122页
【摘要】 教育的本质源始于人,而人具有“存在”的性质,由此人的“存在”问题构成了教育研究的核心。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建构的是一种反思性方法,“存在”的“在世存有”超越了传统教育形上学的二元对立困境,通过“存在”思想在教育方法上的运思、教育研究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