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6
- 13
- 13
- 9
- 6
- 5
- 6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树林 吴飞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1期 119-1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藜科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L.)、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C.A.Mey.)、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和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林 彭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2期 3908-39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洁晶 娜丽克斯·外里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10期 2833-28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70种豆科植物种子形态学和消化道作用后萌发行为数据,利用植物亲缘系谱和整合分析,以阐明豆科植物种子经过草食动物消化道作用后萌发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豆科植物种子经过消化后,萌发率受到抑制(OR=0.89),但抑制效应和促进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媛媛 徐长林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10期 2603-26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高寒草甸冷季牧场牦牛粪和藏羊粪中种子含量,研究了天祝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冷季牧场不同放牧时期牦牛粪和藏羊粪中可萌发植物种子的密度数量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冷季牧场的同一放牧时期,牦牛粪中种子的物种数高于藏羊粪;种子密度牦牛粪低于藏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志琼 申元英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年14卷19期 3786-3790页ISTICCA
【摘要】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张玲 王焕玲 《中华内科杂志》 2018年57卷11期 850-8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通过食物传播给人导致李斯特菌病[1].当食入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导致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生侵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远 王征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3期 325-3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种子传播对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和群落生物多样性维系有着深远的影响.森林灵长类动物可有效地传播植物种子,其对果实的选择不仅受其自身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也与果实的形态特征和同域分布的其他动物类群的取食竞争密切相关.灵长类动物传播种子的模式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乙华 胡娅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年20卷8期 568-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可通过消化道、密切接触或母胎垂直传播.目前,我国育龄妇女CMV IgG阳性率>90%,CMV IgM阳性率为1%~2%[1].人体首次感染CMV(即原发感染)后,机体能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军 刘华 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7年35卷12期 749-7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布鲁菌病是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牛、猪.病原菌主要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1-2].现对55例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川 胡超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11期 1177-11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马耳他布鲁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菌动物.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皮肤黏膜接触、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感染人体可累及全身各系统[1-2].目前,以椎管内感染性肉芽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布鲁菌病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