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3
- 8
- 1
- 1
- 1
- 4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方怡 徐寒松 等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8期 1627-1630页ISTICCA
【摘要】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方朝晖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23卷18期 2350-235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中药氧雾化在改善消渴病目病视物模糊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住院的消渴病目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0.9%氯化钠溶液7 ml+中药灯盏花素10 mg在氧雾化仪中接氧气眼罩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治安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11期 1370-13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优降糖、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以滋阴清热中药汤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渴目病;滋阴清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求红 王冼生 等 《黑龙江中医药》 2008年37卷5期 11-13页
【摘要】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目病患者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初步探讨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艳蓉 2013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血糖不能控制会引起多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属中医"消渴目病"范畴.为了改善局部症状,挽救患者的视力,降低致残率,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仁善 接传红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5期 433-4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肝脾两大功能系统在生理功能、病理传变方面存在密切关联.肝脾相关理论体现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始终,肝脾不调直接影响糖尿病本身,又是黄斑水肿发生的主要诱因.糖尿病发展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凤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6期 237-238页
【摘要】 消渴目病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致盲性眼病,是消渴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纤维化甚至牵引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对病人及家属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针对本病特点实施辨证护理,对减少致残率,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求红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2期 26-27页
【摘要】 <篇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其可归纳入中医"消渴目病"范畴.目前尚无防治DRP的理想药物,控制血糖虽然是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位 谷建军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5期 668-671页ISTIC
【摘要】 根据《外台秘要》原书的目录、疾病的症状描述和相关病名的阐释筛选,《外台秘要》中共有24个肾病病种,包括骨极、肾实热、肾热、肾劳实热、肾劳、脚气、奔豚、水肿、小便不通、小便数、遗尿、耳聋、耳鸣、阴痿、阴肿、阴下瘁湿、阴痛、阴疮、腰痛、淋证、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治铌 《东方药膳》 2018年11期 35页
【摘要】 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消积化痰、止血止痢之功.本品性味多汁、性寒清热,适用于热病伤阴、津伤口渴、阴虚肺热、肺燥咳嗽、食积不消、血痢及崩漏下血等.《本草纲目》言其“主血痢,下血,血崩”.《本草再新》言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