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5
- 13
- 10
- 5
- 1
- 47
- 23
- 9
- 7
- 5
- 19
- 19
- 16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晓江 施心路 等 《生物学杂志》 2010年27卷6期 76-78,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淡水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藻类生长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的概述,探讨了pH值和氮磷对淡水藻类的生长的影响,以及淡水藻类的生长对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传平 张庭廷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期 219-2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生物检验法研究了苯胺、苯酚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两种藻类在5d内对不同浓度苯胺、苯酚的降解或在藻细胞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苯酚对两种淡水藻类的致毒作用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种藻类,苯胺毒性大于苯酚;在同一毒物浓度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伊 阚振荣 等 《生物学杂志》 2005年22卷2期 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淡水藻类的许多种属都可产生毒素,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节球藻属(Nodularia)、鱼腥藻属(Anabaena)等.藻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试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藻类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群飞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年19卷2期 155-157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概述了有关研究报告的矿泉水水源及瓶装成品水的藻类污染发生情况、检出种类、检验方法、污染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从控制污染的观点考虑,列出重要的环节.针对淡水藻类的特点,结合瓶装矿泉水的水源、水处理、灌装、包装材料、管理等生产工艺,介绍并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群飞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0年17卷5期 277-2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掌握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淡水藻类污染现状.[方法]对74个灌装厂家的77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采样调查.[结果]在77份样品中有40份(51.95%)检出淡水藻类.蓝藻、绿藻及硅藻发现频率较高,另外还有黄藻及裸藻.检出的25个藻属中,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洁仪 葛利云 等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年38卷9期 76-80页
【摘要】 以温州市内某一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本地粘土矿物高岭土联合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降工艺的除藻效能,并获得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高岭土的最优投加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恒霞 黄静 等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13卷2期 38-42页
【摘要】 通过对黄山风景区浮溪河水域藻类植物的采集、室内显微镜检分类方法对该水域的淡水藻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镜检过程中在所有样品中共记录到藻类植物112种(其中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5门42属.根据该水域藻类植物种群结构分析,知该水域中藻类植物群落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茜 唐红枫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09年48卷9期 2118-2120页
【摘要】 试验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4种淡水藻类的96 h半抑制浓度EC50.结果表明,半抑制浓度EC50衣藻为70.0 mg·L-1、裸藻为45.0 mg·L-1、硅藻为6.3 mg·L-1、聚球藻为1.0 mg·L-1,耐受性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才 熊源新 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27卷4期 305-315页
【摘要】 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比较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的种类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6个藻类门的33科、154种淡水藻类,在种类组成上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群.绿藻门藻类共计60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列爵 刘国祥 等 《中国科技史料》 2004年25卷1期 32-36页
【摘要】 介绍第一篇由中国作者正式发表的研究中国淡水藻类的论文及其作者.1916年,胡烈(即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胡经甫)在上海博物学会编辑、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的<博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藻类之研究>一文.对其学术价值和在中国藻类学上的意义进行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