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0
- 1
- 20
- 7
- 2
- 2
- 25
- 9
- 6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殷旭旺 牛翠娟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2期 342-3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水生生态系统中,pH是重要的非生物因子之一.pH可以通过影响水生生物的存活和繁殖,进而影响其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多度,最终决定水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兰兰 席贻龙 等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2期 250-256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urus)为受试动物,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运用3 d种群增长和4 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方平 席贻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6期 1321-13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4年5-11月,对芜湖市镜湖大、小湖区水体中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的有性生殖及其与种群密度、水温、水体透明度、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轮虫总密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22 ℃或水体透明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家新 《水生生物学报》 2005年29卷4期 385-3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温度为15℃时,添加20,40,80和100μg/mL维生素B12后,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密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其回归方程依次为:y=e(01757+0.2974x),y=4.6765x1 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8期 1831-18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藻类食物浓度(2.0、5.0、8.0和11.0×106 cells/mL)和品系对采自广州、青岛和芜湖等地的萼花臂尾轮虫生殖期历时、后代数和后代中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和轮虫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家新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8期 1663-16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15℃下,添加Ve浓度为 20~80ng/ml时,种群密度与培养时间呈显著相关,其中20 ng/ml和40 ng/ml组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76.40 ind/ml和65.20 in d/ml,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密度12.00 ind/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贻龙 胡好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4期 435-4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虫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的增加,各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呈减小的趋势;年幼的雌体可产生较多的混交雌体;非混交雌体所产后代中的总混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平 席贻龙 等 《环境科学研究》 2016年29卷3期 368-375页
【摘要】 为探究Zn2+和Cd2+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在不同温度(15、20和25℃)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密度(0.5×106、1.0×106和2.0×106 mL-1)下,以萼花臂尾轮虫(Br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西 季亚培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44卷7期 286-289页
【摘要】 研究了在种群试验条件下,睾丸酮和孕酮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参数(受精率、混交雌体比率、休眠卵/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睾丸酮的48 h-EC50、NOEC、LOEC分别为511.0、0.1、1.0μg/L。睾丸酮为10μg/L时,可显著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