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1
- 1
- 3
- 2
- 1
- 11
- 11
- 7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家玉 王鹏飞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3年52卷8期 62-68页
【摘要】 为了研究玉米粉尘和豆粕粉尘的着火性能以及分析其配比对混合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和火焰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测量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分析了粉尘质量、喷粉压力对不同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和火焰强度的影响,以及玉米和豆粕混合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变...
【中文期刊】 叶美金 杨玉敏 等 《中国油脂》 2018年43卷9期 49-52页
【摘要】 以豆粕、米糠、麦麸混合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多种菌(枯草芽孢杆菌+根霉菌+乳酸杆菌)菌种协同发酵提高混合粕的饲用价值.以蛋白寡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发酵初始pH 6....
【中文期刊】 孙婕 尹国友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38卷11期 95-99页
【摘要】 采用混合发酵法,从韭籽粕中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料液比、发酵时间、混合菌体积比例和接种量的最适水平,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混合发酵法制备韭籽粕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0(g/mL),发...
【中文期刊】 杨文宇 常慧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38卷22期 187-193页
【摘要】 以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再以酿酒酵母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第一步发酵中肽的转化率为52.01%,第二发酵中肽的转化率为65.08%,且两步发酵优于一步发酵.
【中文期刊】 邱鑫 肖汉乾 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5年27卷1期 1-5页 ISTICCA
【摘要】 在接种了诱变菌株A的未灭菌的菜籽饼粕发酵样品中筛选得到3株能以菜籽饼粕为原料生长的菌株,编号为S1、S2、S3,3株菌种通过鉴定确定为圆孢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摸索出这3株菌种和诱变菌株A的最佳培养条件.对饼...
【中文期刊】 张红岗 王芳 等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43卷12期 1676-1678页
【摘要】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豆粕日粮对舍饲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膨化豆粕日粮组和饲喂膨化豆粕+加酶益生素日粮组,舍饲羔羊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比饲喂羔羊常规日粮对照组提高32.61%,44.35%;饲料转化率提高6.72%,5.70%;植物性...
【中文期刊】 刘沛毅 邓泽元 等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1期 174-179页
【摘要】 用粗壮脉纹胞菌分别复合东方伊莎酵母、里氏木霉、绿色木霉、乳酸杆菌固态发酵已去除茶皂素的茶粕,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3种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C1)、内切葡聚糖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及总酶滤纸酶(filter paper acti...
【中文期刊】 高冷 杨爽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年29卷10期 58-60页
【摘要】 研究了碱性蛋白酶水解林蛙卵粕蛋白制备混合氨基酸的工艺,分析了反应温度、酶加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碱性蛋白酶水解林蛙卵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酶加量2000 U·g-1、底物浓度...
【中文期刊】 郝耿 胡婷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年39卷2期 81-85页
【摘要】 固态发酵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高豆粕营养价值的方法.豆粕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但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幼龄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对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和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者就固态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研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