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8
- 16
- 3
- 117
- 22
- 9
- 3
- 2
- 29
- 18
- 12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琦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39卷1期 31-33页
【摘要】 本文从刻印方式、刻印地点及刻印内容几方面对清代与民国时期的粤版医籍进行比较,并从医书刻印的角度探讨广东医学发展的一些基本状况:医学始终围绕经济、文化发达的广州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本地医家、医籍不断增多,促进了岭南医学的发展;他们在继承传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学妍 李明哲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年33卷5期 1082-108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至清代内治甲状腺疾病主要中药演变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时期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选方用药特点加以分析.方法:选择金元时期至清代(公元1115-1911年)期间中国医家治疗“瘿病”的内服方剂,按成书时间排序摘录方剂及出处,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亚楠 闫军堂 等 《中医药文化》 2020年15卷5期 39-45页
【摘要】 长沙劳九芝堂药店创建于清初,到民国时期已有近300年历史.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梳理,总结劳九芝堂在清初至民国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诚信为重、力保药品质量,以人为本、善于经营管理,热心公益、注重服务宣传的经营特点,对促进老字号中药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琪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93-95页
【摘要】 云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清代时,在云南任职多年的檀萃著有云南各地县志与多部笔记,其中成书于嘉庆时期的《滇海虞衡志》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此书详细记载了云南各地的资源物产与风土人情,勾勒出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慧(王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9期 70-70页
【摘要】 清代时期虽无内源性医学、按摩科,但出版有关导引医学--内源性医学与按摩的著作仍然丰富多彩,这些著作多是编者承袭了前代的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心得,加以发展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克园 《兰台世界》 2013年4期 128-129页
【摘要】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清代时期的中国在整体上还是一个保守、闭关的封建国家,但是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在慢慢开展起来.清代的各种传教士中耶稣会人员实力雄厚,很多人有着较为丰富的科技知识,并在早期就开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秋慧 郑齐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2期 217-222页ISTICCSCDCA
【摘要】 民国时期上承清代考据学风,又处在"中西汇通"的高潮,是溯源现代脉诊研究发展的关键节点,研究发现该时期中医脉诊理论特色发展涉及脉诊原理、方法和临床运用三方面.其中脉诊"原理"为该时期新兴概念,是医家学者们中西医汇通、科学化研究中医脉法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金旭 王静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26卷8期 1407-1413,中插4-中插16页ISTICCA
【摘要】 通过梳理《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千金翼方》《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崇原》《药物出产辨》和《增订伪药条辨》中河南省道地药材变化情况,探究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本草中的发展历程.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琰南 陈少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4期 636-639页
【摘要】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须经历的特殊生理时期,而失眠是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中医学传统认为其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清代医家王清任于《医林改错》中首提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所致,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认为"夜不能睡,用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聪 郑洪 等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1期 17-26页
【摘要】 明清时期,医家针对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展开了一系列学理论争.清代江南医家为应对寒温之辩,针对南方多湿热、温热气候所导致的疾病谱特点,以"感证"论四时六气之外感热病,但仍多在伤寒的学理体系下探讨.清中期以来,新感温病学说广泛传播,医家在原有"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