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82
- 52
- 47
- 1
- 985
- 252
- 57
- 26
- 18
- 91
- 71
- 68
- 67
- 6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飞 汪美霞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年31卷9期 8-11页 ISTICCSCDCA
【摘要】 脂质代谢紊乱是脂肪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学认为,脾阳亏虚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温阳化气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本文以"脾主升清"立论,探讨脂肪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基础,并从中西医方面阐述脂质代谢紊乱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进而...
【关键词】 脾主升清; 脂肪肝型肝豆状核变性; 脂质代谢;
【中文期刊】 贾思涵 连妍洁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8期 1373-1376页 ISTIC
【摘要】 本研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阳虚失运-化气不足-血脉不荣、阴邪凝结-成形太过-血脉不通是CTO的关键病机,以阳气虚衰为本,阴邪(湿邪、痰浊、水饮、血瘀)凝滞为标.治疗上提出温阳化气...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阳化气; 阴成形;
【中文期刊】 刘颖 马君 等 《中医药信息》 2024年41卷7期 42-46页 ISTIC
【摘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的"阳化气,阴成形"高度概括了人体脏腑组织的生命活动,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发现肺部结节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结节乃有形之体,是机体阳气亏...
【中文期刊】 邱丽英 王利仁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7期 951-954页 ISTICCA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阳化气"推动人体气化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阴成形"以凝聚无形之气充养躯体.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及"温养督脉"理论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其病机是"阳化气不足"而致"阴成形过盛...
【中文期刊】 杲春阳 秦海宁 等 《现代中医药》 2024年44卷2期 37-41页 CA
【摘要】 基于气化理论探讨温阳药治疗肥胖的作用.肥胖是人体内"膏脂"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病机为气化不及,脏腑升降传输失常,使饮食物不归正化,水精不能四布,形成痰饮水湿等异常代谢产物,壅聚于体内所致.治疗上予温阳药鼓舞脏腑气化,同时根据不同...
【中文期刊】 谭倩 黄柳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0期 94-96页
【摘要】 意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黄柳向教授运用意象思维认识肠息肉,发现阳气的气化失职是形成肠息肉生长环境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肠息肉的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虚湿滞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瘀阻证、寒热错杂证,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温阳化气...
【中文期刊】 马姝楠 张春艳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1期 2278-2281页 ISTICCA
【摘要】 "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阳推动有形阴精弥散为无形之气以实现脏腑功能,阴凝聚无形之气为有形阴精而滋润周身内外,二者在相互制约中维持动态平衡,其中阳化气在该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
【中文期刊】 李睿 柴欣楼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9期 1840-1843页 ISTICCA
【摘要】 气化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宏观上气化是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在人体气化即五脏阴阳相应,升降相因推动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脏腑气化论实际上是中医认识脏腑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脏腑气机失调,气化失司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调畅气机、推动气化也...
【中文期刊】 徐美冰 林春挺 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47卷3期 150-153页
【摘要】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DPN乃"阳化气"不足及"阴成形"太过所致,具体病机为阳虚气化不利、寒湿痰瘀阻络,治疗以温阳通络法为主,提出温阳化气、脾肾为要,以及多法通络、...
【中文期刊】 陈熙文 蒋艳荣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32卷24期 109-111页
【摘要】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以阴阳分治为总的治则治法.李青教授认为汗证病因多属人体气化功能失常所致,且汗证同饮证共属津液病范畴,脾虚则饮停,饮停则气滞,故提出"从饮治汗"兼顾机体气化功能的辨证思维.强调脾虚湿困类汗证,可从化饮以治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