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2
- 15
- 1
- 1
- 1
- 8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向阳 张敏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46卷4期 75-77页
【摘要】 滇南医学是中医学在云南高原地区传承发展的产物,而滇南医学对仲景经方的传承研究是目前区域视角下中医流派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云南地区传世医家著作为基础,参考云南高原地区主要流派学术思想、医家经验成就,重点论述了仲景经方肾气丸、桂枝汤、四逆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阳 张敏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1期 15-17页ISTIC
【摘要】 为探寻吴佩衡疫病防治思想,本研究以吴佩衡所撰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瘟疫辨治思路与用药特点,发现吴佩衡疫病辨治思路有"洞达阴阳,精辨寒热""羽翼伤寒,崇尚经方""明辨疠气,输转膜原""注重配伍,善用主帅"等特点;临床善于活用吴又可达原饮与仲景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蕊 杜时雨 等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2期 45-49页ISTIC
【摘要】 滇南医学流派始于庄礄入滇,成形于明清时期,追溯其源可发现早在青铜器时代,白族土著居民便掌握了简单外科工具的制造技术,用于治疗简单的外科疾病.在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大量移民人滇及官办医学的推行,中原医药文化与技术自秦朝之始不断涌入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阳 曾楚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3期 1-3页
【摘要】 为探讨近现代滇南医学中医经典传承中"寒温交融"特点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文章围绕中医药经典传承对外感热病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论述,突出经典传承的核心价值.针对"寒温之争"助推外感热病理论创新发展的史实,诠释云南地区近现代以来中医经典传承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5卷10期 15-18页
【摘要】 探讨近现代滇南医学名医对仲景经方的传承现状与创新成果.通过收集《云南中医名医名方录》所载名医、名方及学术思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名医92位,有46位医家临床擅长应用仲景经方;经方应用最多的前五位医家是:吴佩衡、饶忠明、戴丽三、黄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进 侯宾 等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22期 6-7页
【摘要】 滇南医学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的时代、地域及民族特征,自明清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当下急需旗帜鲜明地提出并打造"滇南医学",尽快建立"滇南医学研究院",梳理史实、明晰脉络,促进我省中医药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进 张玲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0卷5期 1-5页
【摘要】 概述云南本土中医药发展源流及历程,顺应时势,将本土学术流派集合起来形成地域性学术流派,充分考虑内涵及特色,予其赋名,以正视听,便于整理及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超 杨林蓉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5卷13期 51-53页
【摘要】 简要论述了兰茂医学流派及形成的背景,并从兰茂医学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性、地域性、兼容性及实用性等方面论述其学术特色。认为要从多方面研究方能体现兰茂及《滇南本草》在云南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小燕 王寅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38-39页
【摘要】 简述兰茂《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的特点,梳理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的的特点,分析两者间关于时令病“三因制宜”、妇科病“运转枢机”、内科病“气化原理”的主要观点及其联系,并对滇中地区本土医学流派的区域特性问题进行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丹 熊国芬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0期 27-31页
【摘要】 文章对《滇南本草》与傣医解药中能够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食两用药物进行整理分析.两者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虽不同,但"治未病""未病先解"的预防医学思想是相同的,都使用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挖掘其药用价值,充分发挥除果腹以外的养生及临床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