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9
- 6
- 2
- 1
- 229
- 17
- 13
- 6
- 6
- 102
- 25
- 23
- 18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志芳 陈涛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16期 8-11页
【摘要】 中医认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于中医"口疮""口疳""口糜"等范畴,多种因素均可致病,阴虚和热毒是其核心病机,滋阴清热解毒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临床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具有显著疗效.该文总结临床中辨治恶性血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晓梨 蔡芳燕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9卷6期 223-226页
【摘要】 根据滋阴抗肿瘤相关理论,癌毒为阳毒,滋阴法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查阅2013-2021年近10年的文献,从调控MAPK信号转导通路;协同增效,增强自杀基因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利娜 薛征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3卷11期 95-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滋阴化痰方治疗阴虚火旺型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性早熟女童,依据用药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晓婵 高维娟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35卷4期 28-29页ISTIC
【摘要】 频发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与各种心脏疾病的存在有关,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衰等.但有约1/10的室性早搏患者并无合并上述器质性心脏病.射频消融术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目前唯一能根治非器质性室早的手段,但何种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婷婷 曹鹏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年18卷14期 220-2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滋阴地黄丸对兔眼脉络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激光光凝建立兔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动物模型,ig滋阴地黄丸9.75,39 g·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尊如 陈建国 《中成药》 2006年28卷8期 1244-12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原方由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组成.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此为小儿用量),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建生 叶振邦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8卷2期 117-122.10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2例,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50例,口服安慰剂.并进行相应的动物实验观察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作用.结果治疗组肾虚衰老治疗后症状积分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泷 孙钰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1期 70-72页ISTIC
【摘要】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乙所创,专治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因其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并未得到当世人的重视.直至易水学派的医家们给予六味地黄丸极高的肯定,并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之祖方.现代人多用六味地黄丸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燕 单蕊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7卷22期 69-71页
【摘要】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 《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条,由 《金匮要略》 中肾气丸加减而成,由宋代的钱乙所创,乃滋补肾阴的代表方.现以三则病案阐述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同病证的方法,以期为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提供启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鹏 邬左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4期 631页ISTIC
【摘要】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1]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本证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在“痰浊”“瘀血”.瘀阻脉络,临床多表现头晕目眩、口干、腰膝酸软、胸闷、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肝肾阴虚,阴虚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