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
- 1
- 6
- 4
- 2
- 1
- 1
- 7
- 7
- 6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志翔 邵天一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12期 2036-20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钢厂区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化指数高,体现了工业区见缝插绿的绿化特点,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英赞 何平 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92-99页
【摘要】 为选择滞尘效应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对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中,不同的绿化树种在同一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不同,各树种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北碚区绿化树种中的常绿乔木树种的滞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瑞玲 庄强 等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24卷6期 44-47页
【摘要】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在较大差异,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会霞 石辉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6期 1696-17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天气变化频繁的春季选择了几种典型天气观测了油松、女贞、珊瑚树和三叶草叶面滞尘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和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1)供试物种的叶面滞尘量(g/m2)由大到小依次为油松(4.57-5.45),珊瑚树(2.23-5.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蕾 哈斯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8期 998-10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北京市侧柏、圆柏、油松和云杉冲洗与未冲洗植株春季1个月内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进行了观测,并对照逐日气象数据和测试树种叶表面微形态,分析了天气状况对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降雨、大风、沙尘等天气状况交替出现导致叶面颗粒物附着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立静 周述波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46卷9期 123-125页
【摘要】 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好,最高平均降温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结明 王良桂 等 《环境工程》 2016年34卷7期 120-124页
【摘要】 通过对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的检测,结果发现: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早晚高午间低的双峰单谷型趋势.各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浓度10月最低,8月最高.全年空气PM2.5浓度均值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不同天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慧娟 导师:袁玉欣 张彦广 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 森林培育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中空气中粉尘污染的增多,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城市地区。绿化树木可以通过叶面吸滞,从而减轻和有效防止大气粉尘污染。但据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树木生长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定、分析了保定市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克明 殷哲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482-44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绿地滞尘是指大气颗粒物在植物表面的干沉降过程,植物个体特征、绿地结构及环境因素均会对绿地滞尘效应产生影响,模型模拟、实地监测和风洞试验是评估绿地滞尘效应的3种主要方法.现有研究基本上是采用上述方法,从绿地滞尘量或绿地对大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两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媛 管东生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6期 2455-2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植被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了广东省惠州市不同功能区4种主要绿化乔木(大叶榕、小叶榕、高山榕、紫荆)的滞尘能力,比较了不同功能区叶面降尘的重金属和S含量差异,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估算了惠州城市植被的地面总生物量及叶总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