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6
- 1
- 1
- 1
- 9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丹丹 潘自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2期 199-2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了潘立群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应在了解本病病理解剖学的前提下,基于患者的病机,结合月经周期,运用内托法逼毒外出;同时施以外治法,尤其提倡循病灶走向的小切口引流,以避免传统切开排脓法对于乳房各结构尤其是乳导管的大规模破坏,遂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苏中医药》 2008年40卷4期 4-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出生年月:1949年3月籍贯:浙江省温州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重要职务和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德轩 《江苏中医药》 2002年23卷5期 16-17页ISTICCA
【摘要】 潘立群教授总结中西医理论,认为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阴阳的消长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为阴阳消长转化不利所致,与肾、肝两脏关系密切.治疗以补肾调周为大法,以恢复患者激素生理水平.具体分为4期: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化瘀;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闻浩 潘立群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32卷2期 26-27页
【摘要】 <篇首> <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因此,冬令进补,至关重要,而膏方进补,是冬令进补的重要举措.膏方是多种治法和方药的精妙组合,是一种高深的中医治疗技术.潘老认为医者临证必须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合乎与此,其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国威 郭顺 等 《江苏中医药》 2024年56卷6期 12-15页ISTICCA
【摘要】 腹泻是食管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潘立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功能性胃"理论,即胃之功能态,涵盖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升清降浊等功能.潘师认为,手术利刃损伤,胸中大气受损,继而下陷,清气在下,乃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顺 李铭 等 《中医药通报》 2022年21卷4期 41-44页ISTIC
【摘要】 目的:挖掘潘立群教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门诊使用中药治疗的7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历,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分析平台.采用python内置numpy、pandas库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铭 郭顺 《中医药通报》 2021年20卷2期 60-62页ISTIC
【摘要】 潘立群教授善于在临证中运用中医外科托法思维,通过对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房浸润性导管癌等病案的阐述,展示了潘教授于各类乳腺疾病灵活运用托法的经验.潘教授指出广义托法应立足于正邪交争,其意义并非简单促进成脓.从有形的解剖层面及无形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丹丹 潘立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3卷4期 560-562页ISTIC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不敏感性是化学治疗的盲点,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潘立群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用药体会,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提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从整体出发,重在培育肝肾之阴阳,调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5卷3期 2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浆细胞性乳腺炎亦称化学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医学称之为粉刺性乳痈.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多量炎性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以非周期性乳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乳晕部瘘管为特征.本病多反复发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彦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5卷1期 29-2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20~40岁妇女,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治疗一般均采用疏肝解郁,活血软坚的方法,然而本病根源于肾,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笔者在导师潘立群教授的指导下,运用补肾调周结合疏肝健脾、养血活血、化痰散结法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