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
- 5
- 5
- 117
- 15
- 9
- 2
- 1
- 78
- 22
- 17
- 16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魏宇澜 王强 《环球中医药》 2012年05卷5期 373-375页 ISTICCA
【摘要】 升降散为清代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中命名,为治温十五方之总方.李士懋教授擅用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火郁证"的临床 表现复杂,涉及各科疾病,然其脉象为典型的沉而躁数之"火郁脉",只要遵从中医的思路和方法,把握病因病机,从凭脉辨证入手,巧妙...
【中文期刊】 吴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43卷11期 39-40页 ISTICCSCDCA
【摘要】 火郁是临床常见病症.论述火郁的基本内涵、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药.
【中文期刊】 杨金亮 《江苏中医药》 2009年41卷4期 47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1病历摘要吕某,男,23岁.2008年2月20日初诊.主诉:手足冷2年.2年前阑尾炎术后自感身体不适,手足冰凉,口唇红紫,心烦易急,两眼模糊,目干涩,盗汗多,腰不酸,小便黄,大便干溏不定,口不干,舌紫红、苔黄腻,脉沉细滑,沉取有力.辨...
【中文期刊】 李红娜 宋轶群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卷14期 146-147页
【摘要】 人体在外感风邪时,可因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发为火郁证.升降散原名为赔赈散,有疏畅三焦气机、宣郁降火的功效,是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的良方.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的升降散治疗外感风邪之火郁证,常获良效.本文主要介绍外感风邪之火郁证的病因病机、临床...
【中文期刊】 孙盈 牛学恩 《光明中医》 2017年32卷10期 1391-1392页
【摘要】 从中医角度阐释焦虑之症,病机根本在于肝气郁滞,导致气机阻遏,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继而出现一系列"火郁"症状,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总治则,以升散透达等治疗方法,配合风药轻清上浮之性,使气机畅达,郁火自散,机体气血...
【中文期刊】 王中琳 《吉林中医药》 2003年23卷8期 42-42页 ISTIC
【摘要】 <篇首> 火郁证是指阳气怫郁,火邪壅闭于里的症候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明示火郁证的治法.观历代先贤治疗火郁证的用药规律,以配伍风药最为广泛.盖火性升散,喜上炎而恶抑遏,火邪郁结于内,若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则恐冰伏邪火,...
【中文期刊】 张晓娟 梁宏正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年3卷29期 5915-5916页
【摘要】
梁宏正,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岭南医学流派的传承人,梁剑波学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对于升降散治疗火郁证,有着独特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升降散的来源、功效及方药解析
升降散...
【中文期刊】 李济生 《光明中医》 2009年24卷4期 762-764页
【摘要】 <篇首> "升降散一方,系清代医家杨栗山制.载于其所著之<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传之于世启迪后人,其方虽为温病而立.然用治外感及杂病诸多火郁之证,亦颇为效验.本人治火郁证每多师其法而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疗效甚佳、其方剂组成为:
【中文期刊】 韩江涛 曲夷 《时珍国医国药》 2022年33卷7期 1693-1695页 PKUCSCDCA
【摘要】 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提出"六经病皆有火郁证".厥阴火郁证病症表现具有寒热并见、厥深热深、上冲下迫等特点,辨证可分为阳虚火郁、邪陷火郁、中虚火郁、湿热火郁4种证型.分别治以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用药具有以开郁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