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23
- 4
- 5
- 3
- 1
- 1
- 1
- 34
- 4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汝国 张敏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22期 177-180页
【摘要】 探讨低温逆境条件下黄瓜贮藏过程中热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对在2、5、8、11℃低温条件下黄瓜果实的热特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在2、5、8℃条件下均有冷害发生,而在11℃条件下并未出现冷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瓜的质量损失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立 李晟 等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12年10卷1期 30-35页
【摘要】 采用T形探针法测量了纳米多孔金微米线的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热导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只考虑孔隙率及金孔壁宽度的影响,根据已有模型计算得到的热导率将大于实验结果.纳米多孔金结构的形态学分析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多孔金的孔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国文 肖方竹 等 《化工学报》 2011年62卷3期 604-610页
【摘要】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含有5~24个碳原子的部分液相链烷烃进行结构优化和量化计算其分子中各个原子间空间拓扑距离,并构建拓扑距离矩阵.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应用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志勇 毕可东 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0卷2期 306-310页
【摘要】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在纳米带长度方向上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Tersoff作用势和Fourier定律计算热导率.由于模拟尺寸较小时热导率随纳米带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为了减小长度对石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振萍 魏莎莎 《大学物理》 2007年26卷7期 40-42页
【摘要】 讨论在SHT-20型热物性自动测量仪上,用热线法测量材料热导率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
【关键词】 SHT-20自动测量仪;热线法;热导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莎莎 刘仕宽 等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7年34卷2期 17-18页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分析了恒流法测量材料热物理性质的局限性,指出用恒流法瞬态测量热的不良导体的热导率是不适宜的,并给出了一种初步的改进疗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昆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5年26卷z1期 195-198页
【摘要】 采用脉冲衰减法可以测量生物组织热导率.但是,Chen等人提出的脉冲衰减法采用了"点热源"假设,而实际测量时,探头有一定的几何尺寸,由此造成了测量时的模型误差.本文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这一误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海柱 王刚 等 《食品科学》 2001年22卷1期 27-30页
【摘要】 在食品材料的热导率的测量中,热线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热线法的同时,运用自行研制的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仪对一些食品材料的热导率进行了测量。并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同一些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重点研究了食品中的水分对食品材料的热导率的影响,...
【关键词】 热导率食品材料热线法Mater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厉阳 陈瑶英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4年43卷2期 252-2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射频消融针消融过程中热损伤区域控制偏离预期以及肿瘤消融不彻底的问题,利用COMSOL仿真软件,研究不同属性的电极材料、冷却循环水、电极结构射频消融针对组织消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电导率和热导率材料的消融针,升温更快,可以更加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淼 王凯 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年42卷1期 7-11页
【摘要】 为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并防止其泄露,设计了串珠网状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有机金属框架并将其碳化,进一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其串起构筑串珠网状碳载体,最后使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熔点稳定且潜热大的月桂酸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结合SEM、XRD、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