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24
- 2
- 1
- 6
- 6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伟湘 卢惠冰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21卷11期 1214-121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在纳米混合树脂复合材料口腔固定修复中对黏接强度、失效率及界面破坏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由纳米混合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将其切割为大小为25 mm×13 mm×4 mm的试件共91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组(Gl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升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12卷3期 129-131页CA
【摘要】 <篇首> 自1955年M.G.Buonocore[1]将酸蚀技术应用于牙体黏结修复以来,黏结技术已取得巨大发展,酸蚀已成为牙黏结修复术中的一项常规技术,但目前酸蚀刻法仍存在牙髓刺激等问题难以克服,学者们正致力于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19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明 张国梅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14期 2183-2189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在口腔修复领域, 二氧化锆嵌体具有良好的机械、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性能, 但有关其临床洞型设计、牙体预备、粘接材料选择等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探究3M RelyX Unicem或vario-link树脂粘接剂粘接后, 二氧化锆嵌体模型粘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爽 王德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47期 7633-763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利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材料制作的纤维增强复合树脂黏结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伤固定修复技术,因其备牙量少、黏结成功率高、美观效果好、机械性能强、易于口内修理等优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目的:探讨everS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俊 毛钊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年23卷9期 928-930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后牙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微渗漏问题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黏结剂的边缘封闭性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文中对比了2种牙本质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的边缘封闭性.方法 20个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近远中邻面制备浅的Ⅱ类洞和深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新 陈亚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23卷4期 534-5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Bis-Core复合树脂、水调玻璃离子重塑根管后与根管内壁的黏结界面的显微结构. 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上前牙,根管治疗后去冠,将牙根从中一剖为二,分别用复合树脂、水调玻璃离子对根管壁进行黏结.硬组织切片机制备样本,光学显微镜和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潇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19卷10期 950-950,952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20世纪90年代初,Kanca [1]有关牙本质湿黏接概念的提出,使牙本质黏接的机制和操作步骤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牙本质湿黏结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亲水性和易挥发的溶剂如丙酮、乙醇等,使黏接性单体向黏结表面的渗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而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莉 陈小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年04卷9期 532-53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3种树脂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为临床选择纤维桩黏结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于2010年2-4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实验室将巧颗经根管治疗后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5颗,分别选用One-step全酸蚀黏结系统(A组),Cle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揭有琼 尹仕海 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9年19卷12期 706-7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直接树脂嵌体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操作步骤、形态恢复及封闭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恒磨牙40个,开髓,降低牙冠2 mm,其中36个分成A、B、C 3个实验组,每组12个,用#4球钻在髓室底中央制备2mm直径的穿孔,另4个为阴性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雯 李建 等 《口腔医学》 2009年29卷3期 148-1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体外评价空气喷磨、酸蚀和两者结合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对其与复合树脂黏结界面间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18 颗氟斑牙正畸患者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对其牙釉质分别进行单纯酸蚀、单纯喷磨、喷磨加酸蚀处理而后黏结树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