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2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英德 丁雪丽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0期 6818-68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棕壤玉米长期连作定位试验(27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5N标记的玉米植株为试验试材,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茎、叶(共8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旨在弄清玉米根、茎、叶添加后不同肥力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平 周广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3期 449-4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对黑土添加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残体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轻因其作为燃烧材料而造成的氮素损失和对大气的污染.玉米残体施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提高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肖 胡国庆 等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36卷12期 117-122页
【摘要】 为明确连年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从而揭示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该研究基于田间8 a长期定位小区试验,比较了不覆盖秸秆(CK)和覆盖秸秆(SM)两处理中玉米产量,同时利用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土壤(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慧 张一平 等 《生态学报》 2000年20卷2期 264-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农田生态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的热解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腐解物中不同组分对腐解物热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解物DTA曲线的280℃、330℃、450℃放热峰,DTG曲线的第二失重峰和h330℃/h450℃值可作为表征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雪丽 何红波 等 《土壤学报》 2011年48卷3期 665-671页
【摘要】 <篇首> 作物秸秆还田作为一种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减少氮肥损失、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的有力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还田的秸秆是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常导致土壤微生物量迅速增加,相应的微生物死亡率和微生物残体积累量也提高[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宇 律泽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9期 2769-27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农田,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以辽宁省典型作物玉米和水稻土壤为对象,共采集444份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死亡残体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并解析影响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