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2
- 6
- 33
- 14
- 5
- 4
- 4
- 14
- 7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钟倩 江峡 等 《野生动物学报》 2021年42卷3期 686-692页
【摘要】 动物的玩耍行为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生存技能,学习群内交流方式,建立社会关系.为探讨玩耍行为在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现模式,于2008年8月15日—10月25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大勇 江峡 等 《四川动物》 2013年32卷6期 824-829页ISTICPKU
【摘要】 哺乳动物的玩耍行为有助于提高运动及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社会关系的建立.为探讨玩耍行为在黑叶猴未成年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呈现模式,我们以广西南宁动物园两群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 oisi未成年个体为观察对象,应用焦点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峡 周岐海 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8卷3期 75-79页
【摘要】 2008年8月15至10月25日,应用焦点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广西南宁动物园一群笼养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玩耍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探讨玩耍行为在熊猴幼体发育过程的功能和意义.研究期间共收集2 290次玩耍行为回合的数据.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David POWELL 林虹 等 《动物学报》 2008年54卷1期 169-17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往研究表明,许多成年雄性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不能表达正常的社群性行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大熊猫正常社群性行为与性情特征、展示、以及饲养管理的关系.通过调查获得大熊猫展示和饲养管理的数据,询问饲养员得知2001年繁殖季节中大熊猫的社群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8年54卷1期 12-1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研究了非自由生活的4窝11只猞猁幼仔的玩耍行为、亲和及入侵关系的变化.观察到36-57日龄幼仔的同胞打斗行为,这些打斗减少了这些幼仔之间游戏性接触的频次.这个"打斗期"与游戏行为和食性的变化同步发生.打斗后,幼仔游戏性接触的非对称性以及同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岐海 韦华 等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5期 791-79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中豪 周岐海 等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4期 589-59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oisi)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卓 张先锋 等 《动物学报》 2003年49卷2期 163-17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通过定点和流动观察的方法,作者使用行为指数和栖息地利用指数定量分析了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于1996~2000年间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和选择状况.结果表明:江豚在八里江江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栋 导师:路纪琪 郑州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非人灵长类动物多营社会性集群生活,丰富多样的社会行为是建立和维持复杂社会关系的基础。在有关社会行为的诸多研究中,玩耍行为特征与功能是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对非人灵长类社会玩耍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非人灵长类玩耍行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绪玲 朱英 等 《四川动物》 2016年35卷5期 680-685页ISTICPKU
【摘要】 对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改善大熊猫饲养管理.本研究以峨眉山大熊猫馆3只大熊猫香琳、芦琳、平平为对象,采用连续时间记录法,分析了夏季游客数量和饲养员接触方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