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20
- 116
- 21
- 585
- 125
- 27
- 22
- 19
- 838
- 126
- 105
- 95
- 9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奥林 闫雨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53卷2期 250-252页ISTIC
【摘要】 朱仁康(1908—2000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的创始人,朱老精于临证,勤于总结,钻研中医皮外科近80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浩瀚如海,著有《中西医学汇综》《中医外科学》等,对中医药的继承发扬、中医外科的体系梳理传承起到了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锐柠 陈伟权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34卷7期 195-198页ISTICCA
【摘要】 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受损常贯穿于多种皮肤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将修复屏障作为背景治疗可显著增加相关皮肤病的疗效和治愈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具有良好的促组织再生、免疫调节及抗菌效应,可多途径修复皮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霜 付希安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40卷7期 484-487页ISTIC
【摘要】 羟氯喹(HCQ)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疟疾和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近期也被用于治疗玫瑰痤疮,由于其妊娠安全性,可在女性患者中推广使用.现报道玫瑰痤疮患者口服羟氯喹后出现唇黏膜色素沉着3例,除色素沉着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经治疗后玫瑰痤疮皮损缓解.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晓媛 朱鑫宇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43卷5期 794-799页ISTICCA
【摘要】 螺内酯是一种结构与醛固酮相似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抗雄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拮抗作用.本文作者综述了螺内酯在治疗多种皮肤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痤疮、玫瑰痤疮、雄激素性脱发、化脓性汗腺炎和多毛症治疗中的效用.我们系统回顾了螺内酯的药理作用机制、治疗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敏 杨明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4卷1期 55-57页
【摘要】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丘疹脓包、灼热、红斑、瘙痒等为主,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以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双波长强脉冲光(MaxG)等为主,虽然可有效减轻症状,但容易复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萌 雷铁池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0卷24期 44-47页ISTICCA
【摘要】 抗菌肽LL37 是目前临床发现的唯一一种人类Cathelidin家族抗菌肽,其可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也能够发挥免疫调节、免疫趋化等作用,从而触发或加剧机体炎症反应进程.玫瑰痤疮和银屑病患者体内高表达的LL37可诱导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分泌多种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怡凡 陈志伟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33卷10期 883-885页
【摘要】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病,好发于30~5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22%,多见于中青年女性[1].玫瑰痤疮皮损主要表现包括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增生肥大等,其炎症性表现常具有损容性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可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文静 韩鑫鑫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年21卷2期 187-191页ISTICCA
【摘要】 壬二酸(AzA)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物,其有抗菌、抗炎、调节毛囊角化、抑制油脂分泌、减少色素沉着、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机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皮肤病,如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等,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本文就壬二酸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子涵 张翰林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31卷11期 197-201页ISTICCA
【摘要】 为归纳各种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与精神疾病的合并情况,本文对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合并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寻常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斑秃、脂溢性皮炎等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与多种精神疾病存在相关性,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普遍.皮肤科的临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素敏 刘涛峰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4卷9期 1458-146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玫瑰痤疮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观察盐酸米诺环素(MINO-HCL)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2例玫瑰痤疮患者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A组)62例、丘疹脓疱型(B组)60例、肥厚增生型(C组)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