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1
- 9
- 2
- 1
- 1
- 35
- 26
- 19
- 19
- 15
- 25
- 16
- 14
- 13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鹏渊 朱军 等 《遗传学报》 2006年33卷1期 63-71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基因型×环境互作是植物数量性状的普通属性和遗传育种改良的关注重点.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基因型×环境互作对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简称MAS)响应的影响,揭示了育种上利用QTL(Q...
【关键词】 标记辅助选择;QTL×环境互作效应;一般选择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术丽 喻树迅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2270-22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熟期不同的9个棉花品种为亲本,按部分双列杂交配制46个组合的F1、F2,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7个早熟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短季棉7个早熟相关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着显性效应,对于播种-现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康迳 林文雄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11期 1403-14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用穗干物质重性状差异较大的4个籼型不育系 (A)和相应的保持系(B)以及5个籼型恢复系(R),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4×5),配成一套亲本和F1 2个世代的遗传群体.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两年的籼型杂交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建荣 石春海 等 《生物数学学报》 2003年18卷1期 116-122页ISTIC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碾磨品质性状除了受制于种子直接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等遗传主效应外,还明显受到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率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朱军 《生物数学学报》 2002年17卷2期 229-234页ISTIC
【摘要】 以2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配制籼粳交组合,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对3个蒸煮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对三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起主要作用.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加付 饶立兵 等 《科技通报》 2010年26卷3期 396-401页
【摘要】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单球重、球径、球高、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单球重、球径和球高以加性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远 《种子》 2010年29卷2期 85-89页
【摘要】 采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玉米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遗传主效应占主导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耀鹏 李兰芝 等 《分子植物育种》 2005年3卷3期 314-322页
【摘要】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个Q...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DH群体,粒长,粒宽,粒形,QTL(数量性状基因座),环境互作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Mebrouk Benmoussa 朱军 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年28卷2期 127-135页
【摘要】 在构建DH群体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了产量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分别种植包括123个DH原的DH群体及其亲本IR64和Azucena,并对产量因子性状进行了测定.运用调整无偏预测(AUP)法预测遗传主效应值和GE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朱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98年31卷4期 0页
【摘要】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3个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这3个性状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