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30
- 70
- 58
- 2
- 1765
- 385
- 61
- 60
- 51
- 198
- 129
- 113
- 71
- 6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萍 杨喜乐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1期 94-100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从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调角度探讨疏肝理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关键词】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调; 疏肝理脾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文期刊】 李楠 王埝琦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3期 390-393页 ISTICCA
【摘要】 杜武勋教授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着眼于五脏之间生、克、复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在于"中土不健,肝脾不调",故以"健运中焦,调肝理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健运中气,调和肝脾,使五脏通畅,清浊复位,气得周流...
【中文期刊】 王芳 姚宇红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23卷7期 120-123页
【摘要】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隐性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危害性,通常该病会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中医认为地中海贫血乃先天禀赋不足,致后天气血失养,急性发作期间需要控制溶血和输血,平时则要注意祛铁治疗.中医通过肝、脾、肾三脏同调理论...
【关键词】 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 肝; 脾;
【中文期刊】 徐伟超 段雨萌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0期 3126-3130,3136页 ISTICPKUCA
【摘要】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已于2020年被归类为胃癌前状态,成为一种新的疾病分类.应对疾病谱-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倡导"肝脾同调、疏运建中"的学术观点,创新性丰富"肝浊"的理论,深化了肝郁浊毒论.以病证思维为主线,指导临床实践,确立治疗宜以"握枢持...
【中文期刊】 王玉坤 孙适然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3期 407-41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调脾安肠方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LM)灶组织中 MicroRNA-34a-5p(miR-34a-5p)及其靶基因 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中文期刊】 袁宇 黎丁霜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4期 1036-104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
【中文期刊】 潘佳璇 侯培蓉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6期 1112-1115页 ISTICCA
【摘要】 从脾论治思想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脾作为五脏中心,以抵御外邪、化生统运气血、运化水湿等生理功能为基础,对机体各脏腑进行调节,从而维系皮肤的生理状态,故脾与皮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
【中文期刊】 苏浩东 郑浩铃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5期 888-890页 ISTICCA
【摘要】 本文基于儿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分析肝脾二脏与小儿遗尿的关系,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在中医学理论中,尿液归属于"津液",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协调是尿液正常排泄的生理基础.膀胱失约是小儿遗尿的基本病...
【中文期刊】 李帷 丁洋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7期 756-76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调肝理脾...
【中文期刊】 陈秋叶 白宇宁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年34卷12期 1136-1139页 ISTICCA
【摘要】 肝脾关系是中医脏腑关系理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肝脾同调"理论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内经》《难经》[1,2],围绕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复杂关系、五脏与五行相对应的理论,对两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