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1
- 26
- 14
- 1
- 219
- 18
- 5
- 4
- 4
- 73
- 50
- 31
- 24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夏泽华 孙悦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1期 41-45页
【摘要】 通过对清代新安医家吴澄"外损致虚说"以及解托、补托、理脾阴三法与慢性肝炎因机证治的对比研究,从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治法,寻找中医分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和优势.
【中文期刊】 朱雪娜 李泽庚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4期 641-643页
【摘要】 吴澄汇集历代名贤治虚劳精华,将虚损分为内损、外损,并详细论述了虚损四大症.他首创"外损致虚"学说,临证上立"解托"与"补托"二法;重视"脾土之阴",进一步提出"理脾阴"法治虚损.另详论"人参"固护正气.吴氏充实和发展了前人关于虚损证的内涵,...
【中文期刊】 汪伟 黄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1019-1020,1026页 ISTICCA
【摘要】 归纳和分析新安医家吴澄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提出的理脾阴之法,并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法方药等角度阐述其理脾阴理论。理脾阴理论自成一家,对其后有关胃阴虚、脾阴虚的进一步阐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性疾病的选方用药提供了...
【中文期刊】 肖培胜 张玉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年13卷6期 476-477页
【摘要】 <篇首> 吴澄,字鉴泉,号师朗,安徽歙县岭南人.约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幼业儒,精研<周易>,继则广涉古今医籍,援儒入医,致力于虚劳病的研究,将毕生之心得体会,汇为<不居集>.子吴宏定继其业.<不居集>成书于1739年,50卷,分上、下2集...
【中文期刊】 张迪 郑红刚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52卷2期 35-37页 ISTICPKUCA
【摘要】 脾胃居于中焦,主生化气血,同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阴亏虚,气血的生成及运行失衡,脏腑失于濡润,气血壅滞,痰、瘀、毒等形成是晚期肺癌的病机关键.吴澄首次提出"脾虚有阴阳之分",倡导"理脾以健胃,补阴以扶阳".基于吴澄"理脾阴"思想认为临床中应在...
【中文期刊】 王钧泽 蔡帛言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6期 29-33页
【摘要】 通过梳理唐宗海《血证论》一书中"脾阴"理论的渊源和思想依据,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唐氏"脾阴"属于传统中医"气化"层面的概念,提出"脾阴"是为了反映机体融化水谷和滋生血脉两种生理功能而选用的载体,这与唐氏重视气、阴的学术思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唐...
【中文期刊】 宋京泽 孟闫燕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5期 987-989页 ISTICCA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虽为实邪因素诱发,却有正气不足的基础,临床上亦可见到许多患者或呈现一派虚象,或实证不甚明显,常有纳差腹胀、饥而不欲食、口舌干燥、倦怠乏力等脾阴不足的表现."脾阴"为脾本脏之阴精,与"胃阴"相比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中文期刊】 李叶 郑旭锐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7期 1377-1380页 ISTICCA
【摘要】 关于虚劳病治脾,明代汪绮石倡导脾为百骸之母,提出"阳虚之治统于脾",寄补肾于补脾之中,以急补中气为先,偏于治脾阳,用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然并未注意到虚损之人脾薄胃弱,恐对上述药物纳而不运,或有过补伤阴的弊端.而清代吴澄创造性地指出脾虚应...
【中文期刊】 陆琼 戴安伟 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5卷2期 58-6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脾阴理论"应用"化湿和胃饮"联合盐酸阿扎司琼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肿瘤科CINV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采用化湿和胃饮联合盐酸阿扎司琼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盐酸阿扎司琼治疗)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