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1
- 1
- 3
- 1
- 1
- 6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殷悦 周侃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3期 992-10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和克俭 黄晓霞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5期 5483-54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验证分区结果的合理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评估流域特征对东江水质的影响,验证水质及流域影响空间差异是否与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吻合,并对比了GWR模型...
【关键词】 河流水质;流域特征;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艳 江洪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2期 3825-38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全国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遥感植被指数等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范围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制订了生态地理分区的初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Holdrid...
【关键词】 生态地理分区;Holdridge模型;CCA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吉喆 徐梦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12期 3271-32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以及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地理区(西北农牧交错区、中部农业区、东部农林区),基于遥感、植被、气候、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彬宇 王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10期 2757-27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并明晰其内部驱动机制,对于维护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为例,运用InVEST和RUSLE模型以及娱乐打分法评估6种生态系统服务,采用K-means聚类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并与生态敏感性结合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澄 张鹏展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5期 22-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两个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馆藏的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雀形目鸟类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性状数据,计算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浮媛媛 赵建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9期 2797-28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植被物候可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研究该区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对评估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国生态地理区划图,将大兴安岭划分为4个生态研究区域,本...
【关键词】 大兴安岭;GIMMS NDVI 3g;植被物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金颖导师:诸云强 山东理工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 2021年
【摘要】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域。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得以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Vegetationnetprimaryproductivit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泽忠 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2005年
【摘要】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技术,对大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进行空间表面模拟形成单因子栅格数据;在对栅格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得到各个单因子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权重,应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将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冶兆霞 张洪波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6期 2379-23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陕北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近年来受退耕还林(草)影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显著,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也呈现出了复杂的空间分异性和不确定性,亟待厘清.以不同地貌分区为响应单元,探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变绿前后(1982-1992年与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