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
- 30
- 6
- 8
- 3
- 1
- 1
- 1
- 25
- 6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秀雅 陈文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1期 177-1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二种不同生态护坡工法对边坡绿化效果的影响,得出应用型框喷播技术进行坡面绿化有更好的景观效果.二组试验坡面分别采用植生喷播技术(Hydromulching System)和型框喷播技术(Soil Create Syste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华 李小平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3期 1168-11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上海4个生态河道示范区,开展了以生态修复和河岸侵蚀控制为目标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全系列生态护坡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以浦东新区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区为重点,对主要护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宏钧 孔亚平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14卷3期 146-154页
【摘要】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飞速发展,边坡的土壤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促进各种护土固坡技术的产生.植物纤维毯防护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态防护技术,具有施工快、保水固土、生态降解无污染等特点,可以在植被成型前起到良好的护坡作用;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声旺 袁馨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3卷9期 217-224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生态护坡过程中初始绿化植物(先锋植物)生活型差异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物种组装实验,分别构建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模式及草-灌-乔混合型配置模式的试验小区,对各个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玥 《四川水力发电》 2012年31卷6期 76-79页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降低其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兴利除害的要求?介绍了在水利水电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罡 吴竞雄 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9卷4期 44-49页
【摘要】 城市河道集生态、景观等多重属性于一身,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生态护坡不仅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建构水陆交界生态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生态护坡立体绿化的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旭健 姜科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3卷4期 465-470页
【摘要】 研究了婺江河岸的结构及其表面植被,分析了河堤驳坎等护坡结构现有植被分布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合理的植被生态护坡改进方案,以利改善河岸生境,形成良性的生态河堤,提高婺江水系质量与空气质量,同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最终构建良好的两岸人居环境,并对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贺 谌奔波 等 《人民黄河》 2010年32卷2期 23-24页
【摘要】 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对如何构建河道生态岸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构建河道生态护坡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生态岸坡的构建应当以保障堤防安全、实现河岸生物群落向顶级群落的演变为最终目的.针对黄河下游冲淤变化剧烈的特点,从抗滑稳定和抗冲刷稳定两个方面对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立霞 李绍才 等 《路基工程》 2009年2期 11-12页
【摘要】 通过对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聚丙烯酰胺(PAM)组合研究,说明所有的PAM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的渗透率,其中以中等分子量和电荷密度的处理效果为最优.该结论可望为生态护坡工程应用PAM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凤 李绍才 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年28卷z1期 3095-3101页
【摘要】 基于国内外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基质-植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通过调查研究,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基质、植被结构、防护功能、物质循环功能与景观文化功能为构建主体,建立岩石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效果评价的五大类指标;并在五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