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4
- 2
- 11
- 5
- 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莹莹 龚立新 等 《生物多样性》 2024年32卷10期 6-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被动声学监测(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PAM)技术因其非侵入性和连续监测的能力,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意义日渐突出.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以其独特的回声定位能力、夜行性及对环境变化的高敏感性,已成为基于PAM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文宏 李学友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12期 165-1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兽类物种多样性高,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类型和兽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多数生态系统的兽类物种资源情况仍未完全掌握,许多区域缺乏调查记录或长期监测资料.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治术 肖文宏 等 《生物多样性》 2022年30卷10期 230-2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方面的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案例,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过去30年间(1991-2021年)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月辉 胡远满 《生物多样性》 2021年29卷1期 98-1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景观生态学在其发展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于景观网络研究(包括景观网络概念、网络结构指数和景观连接度)的基本构想,这些构想需要在景观过程的研究中逐渐被落实和发展.动物移动过程因动物在斑块或廊道上有着独特丰富的属性特征、与周围资源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闻卿 房华 等 《疾病监测》 2020年35卷10期 957-9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2019年6月18日上海市l例腹泻伴发热患儿及家庭宠物龟样品进行病原分析,追踪感染源.方法 收集调查病例临床信息并基于知情同意开展家庭入户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调),采集病例样品、宠物龟和养殖缸内水等流调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对不同来源的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辉 欧剑鸣 等 《疾病监测》 2019年34卷4期 316-3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福建省人源和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和耐药特征.方法 追溯1984--2016年福建省内临床、健康体检者和食源性沙门菌株,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沙门菌血清分型方法进行回顾性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使用X2检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征磊 张洪海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3期 736-7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6-2007年,采用全事件记录法、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半散养东北虎繁殖期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观察.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庆永 蒋学龙 等 《兽类学报》 2015年35卷2期 119-1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由于长期的捕猎及森林破坏,许多西黑冠长臂猿群体生活于零散的小型生境片段中.在云南南部芭蕉河地区,利用55个样方测量了西黑冠长臂猿一个隔离小种群栖息地植被,共记录乔木28科57属85种,其中壳斗科、樟科及省沽油科占优势地位,植被组成与结构在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峥 陈智 等 《疾病监测》 2014年29卷8期 669-6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阿伯丁沙门菌(11∶i∶1,2)在全球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人群感染传播的现状和特征.方法 追溯阿伯丁沙门菌自发现起至今有关人源和动物源中感染和风险暴露的文献报道,比较国外和国内的文献和案例报告的异同点.结果 阿伯丁沙门菌在世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闻卿 王鸣柳 等 《疾病监测》 2014年29卷2期 163-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波摩那沙门菌(28:y:1,7)已成为复燃的沙门菌血清型,能引起相关高危人群的腹泻暴发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危险,尤其在某些生活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历经10多年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追溯、生态学调查研究的数据积累,人们对波摩那沙门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