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1
- 31
- 4
- 3
- 2
- 1
- 9
- 6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爱军 卢吉高 等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13卷5期 574页ISTIC
【摘要】 <篇首> 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WIPPO技术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长段骨折20例,效果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峰 陈兵乾 等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12卷2期 207-2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BO原则下应用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采用AO微创钢板稳定系统治疗,其中使用LCP钢板41例,LISS钢板12例,LPHP钢板7例.结果 5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感染.全部获随...
【关键词】 生物学固定原则;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锁定加压钢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晓文 陈兵乾 等 《交通医学》 2010年24卷2期 184-18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均采用微创技术LISS接骨板行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其中B1型7例,B2型2例,B3型15例;C1型骨折11例,C2型9例,C3型8例.结果: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大伟 2003年全国脊柱外科新进展暨第四届全国骨科康复护理研讨会 2003年
【摘要】 腰椎退行性间盘病变(degenerative disk disease,DDD)合并椎管狭窄者,如非手术治疗不奏效,则可能需要彻底椎板减压以获得良好效果,在减压的同时行脊椎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从稳定的角度来看,牢固的融合应该是追求的最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峰 詹雅琳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41卷6期 641-6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是固定修复的难点之一.天然基牙需要进行二次冠修复的原因包括美学因素、侵犯生物学宽度等.本文将围绕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中预备体不良边缘如何进行修复-牙周治疗的处理策略进行探讨,梳理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不良边缘处理的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作培 孙贵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年35期 6333-633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骨不连是骨折晚期常见的临床问题,数十年来,在各种新式内外固定材料、普及的显微外科技术、创新的植骨材料,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全面帮助下,骨不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的:总结骨不连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以后更好地治疗骨不连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贤 李盛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48期 9085-908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在骨折治疗原则上,主要体现在从生物学和机械力学两方面进行骨结构重建,把生物固定与机械固定,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相结合.目的:介绍骨折治疗、骨结构重建理念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庆仁 郑晓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年13卷43期 8536-853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金属材料植入物钢板内固定置入后失败的教训,并总结再次置入成功的经验.方法:以中文"骨折,钢板,植入物,断裂,失败,失效",英文"plate,failure,breakage"为检索词,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和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年15卷8期 605-6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Codivilla是公认的肢体延长首创者,自他1904年报告股骨延长术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Ilizarov理论与技术出现以前,肢体延长基本上遵循着组织弹性延展的生物学理念.上世纪60年代,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庆林 张春才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年11卷3期 270-2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产生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1].AO在建立之初,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2]: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其核心目的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