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31
- 8
- 8
- 5
- 1
- 1
- 1
- 38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彦伶 李华 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38卷6期 487-490页
【摘要】 为了探究离子风的灭菌效果,基于电晕放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针-网"结构放电装置.在针-网间距为11mm、大气压环境、直流高压、无外接载气、镇流电阻12MΩ、测试电阻1kΩ条件下,产生离子风对大肠杆菌进行杀灭.放电装置中针连接0~-20kV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刚 顾宁 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年39卷6期 752-755页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通过对线-板式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静电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线-板电极配置下的电场分布,结合流光形成、发展和传播所需的静电场条件,分析了电极配置.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放电电压和线-板间距,存在一个较优的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莉莉 惠国华 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年41卷5期 732-735页
【摘要】 基于气体电晕放电原理,利用纳米碳管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尖端发射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碳管离子型气敏传感器.采用阳极氧化铝模板法生长的定向纳米碳管阵列所构成的传感器,其纳米碳管和电极是一体的,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工艺.在外加直流电压的激励下,纳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红艳 曹云东 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28卷1期 37-40页
【摘要】 采用路、场两种方法对35 kV电流互感器电场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其法兰附近发生电晕放电的原因.由于35 kV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呈U型结构,导致其电场呈三维空间分布,而且计算区域中具有多层介质和复杂的结构.为更真实反映全场域电场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希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2期 27-29页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电晕放电表面灭菌及电晕荷电水雾表面灭菌,得到了在室温条件下酵母菌存活率与灭菌时间的关系,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灭菌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道祯 孟虎强 等 《辽宁化工》 2025年54卷5期 819-822页
【摘要】 文章介绍了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去除 NOx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脉冲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以及电子束放电 3 种放电方式 NOx的去除原理.探究了能量输入、放电结构、氧化剂以及添加剂 4种因素对各类放电反应器的 NOx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孟府 王海燕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08年29卷1期 9-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研制一种便携式臭氧空气净化器.方法:采用电晕放电技术,以空气为气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该臭氧空气净化器主要由臭氧管、高频电源、风机和控制系统等4部分组成.结果:空气净化器产生的臭氧浓度大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蒙晋佳 韩桂华 《医疗卫生装备》 2003年24卷12期 36-37页ISTICCA
【摘要】 人们已经研制出多种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归结起来有两种类型:超声波水雾化式和尖端电晕放电式.市场产品以后一种居多,它结构简单、方便耐用、能产生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耀庭 潘丽娜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9年16卷5期 277-279页ISTICCA
【摘要】 为探讨人工负离子对军用舰艇舱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利用电晕放电原理,在舰艇内建立人工放电气候.结果表明,人工负离子环境下,舱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细菌总数、甲醛和二氧化碳分别降低了89.5%,83.3%,76%和32%,舱内船员的胸闷、头痛、头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兴民 袁网 等 《高压电器》 2006年42卷2期 120-121,124页
【摘要】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和介质阻挡电晕放电(DBCD)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杀灭试验的结果发现,在90 s内DBD和DBCD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KL达到了5.DBCD使两种菌株减少的速度大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