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12
- 11
- 8
- 3
- 3
- 7
- 5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小斌 余良宏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22卷19期 2089-209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基于临床常用的手术计划系统进行脑深部刺激电极三维重建,评估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01—12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基于脑深部电极三维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的位置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东 翟方文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36卷6期 551-557,59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基于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数据(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立体定向电极手术置入规划过程中提供电极触点周围神经纤维束信息,以帮助医生在更全面掌握脑解剖结构和神经连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电极植入规划方案.方法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毅 窦万臣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1年31卷10期 1144-11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确认颅内电极置入的位置是否正确.方法 10例定位困难的癫痫患者,实施了颅内电极置入术.术前行头部MRI导航定位相扫描,术后行头部CT薄扫.将CT和MRI影像进行三维融合,在重建的图像上标记电极点的位置.结果获得了颅内电极和脑组织关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祎明 陈国庆 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43卷9期 681-6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新型六触点刺激电极和传统四触点刺激电极骶神经调控系统对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29例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资料。其中16例采用六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阳 许军鹏 等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46卷3期 286-291页
【摘要】 目的 从脑网络层面探索脑深部电刺激(DBS)Meynert基底核(NBM)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接受低频NBM-DBS治疗的5例重度AD患者术前和术后多模态影像学数据,进行电极位置...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脑深部电刺激;Meynert基底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田小霖 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23卷3期 189-19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电极进行皮质功能电刺激诱发恐惧情绪反应的神经网络机制.方法 与结果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经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明确诊断并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的耐药性癫痫患者共20例,其中7例(35%)共计75个获得重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小斌 余良宏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39卷12期 1461-14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估颅内电极重建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7例,基于本研究中颅内电极重建技术,根据植入电极与ST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斌 刘旭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31卷z1期 50-5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肺静脉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易触发心房颤动(房颤),以往常常使用射频消融治疗。本研究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利用Achieve电极实时记录观察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起源部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琦 胡能宇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3年32卷2期 169-1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其中电极设计和刺激波形对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采用大小电极触点交叉排列的表面阵列电极,对人体前臂组织实施直流阴极刺激;基于人体前臂的简化层次模型,通过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涛 徐琦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31卷3期 416-4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的胞外电势分布,采用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