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4
- 8
- 2
- 1
- 37
- 14
- 10
- 9
- 9
- 22
- 15
- 14
- 11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静淇 陈姗姗 等 《微生物学报》 2024年64卷11期 4119-413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是地球上的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以不同的形态在生物圈中不断地循环转化.以光催化材料构建的生物杂化体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体系,它将光催化物质和电活性微生物结合起来,集成了光催化剂优异的光捕获性能,产生电子及生物高效的催化能力.因此,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明芳 盛光遥 等 《微生物学报》 2023年63卷2期 509-5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电活性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胞外电子传递功能,在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污染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在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参与直接电子传递途径,还参与电子媒介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功能不仅对地球环境中铁、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淼 李艳冉 《生物工程学报》 2023年39卷3期 881-8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形势,电活性微生物(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的电催化过程为实现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奥奈达希瓦氏菌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和电子传递能力,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增值化学品的生物电合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文 李盛英 等 《微生物学报》 2023年63卷5期 1917-19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电活性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在细胞内外环境之间传递电子的能力.在对天然电活性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异源构建天然电活性微生物电子传递结构基础也可以将遗传背景清晰的非电活性大肠杆菌改造为电活性微生物.构建获得的工程化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萍 《工业微生物》 2024年54卷4期 10-12页ISTICCA
【摘要】 电活性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过程直接与电极进行电子交换,在可持续能源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力.基因编辑和转录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活性微生物的性能产生了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电子转移效率、生物能源产量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文章旨在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雅如 曹英秀 等 《合成生物学》 2023年4卷6期 1281-1299页
【摘要】 电活性微生物通过胞外电子传递通路与胞外电子受体/供体进行双向电子交换,产生或吞噬电流.电活性微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电化学技术领域,涵盖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与电能生产、生物传感、微生物冶金以及化学品的微生物电合成等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孟 王丹 等 《食品工业科技》 2023年44卷16期 99-106页
【摘要】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三七粉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粉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2、4、6、8、13 kGy)对其微生物数量、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三七粉中的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孟 王丹 等 《核农学报》 2022年36卷9期 1789-1796页
【摘要】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大黄的影响,以川产道地大黄饮片为试验材料,以未处理组及硫磺熏蒸组为对照,研究不同剂量(2、3、5、7、10、13、15、25 kGy)电子束辐照对大黄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龙 金熠樵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3期 95-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MES)可直接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还原固定CO2合成多碳化合物,为可再生新能源转化、精细化学品制备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机遇.但是,微生物吸收胞外电极电子速率慢、产物合成效率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光荣 宋天顺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1年19卷5期 531-538页ISTICCABP
【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MES)是生物阴极驱动的过程,其中自养微生物可以直接从阴极吸收电子或通过H2间接吸收电子作为能源,将CO2还原为化学品.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MES性能的影响,以基因改造的杨氏梭菌作为菌株,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