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4
- 119
- 42
- 7
- 6
- 6
- 11
- 11
- 11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农雅萍 朱露露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1695-170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
【中文期刊】 高文澜 王静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45卷1期 31-36页 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清肝补脾降糖饮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成人T2DM肝旺脾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2021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T2DM肝旺脾虚证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清肝补脾降糖饮;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中文期刊】 苏悦 罗雪梅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5期 2001-200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筛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探讨CHB脾虚湿热证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HB脾虚湿热证组、隐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的microRNA,通过数据分析,选择脾虚湿热证组中与隐证组和...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脾虚湿热证; 潜在microRNA表达谱;
【中文期刊】 徐新华 《中外健康文摘》 2012年09卷19期 441-443页
【摘要】 <篇首> 小柴胡汤是仲景<伤寒论>之经方.本方不仅能治疗外感热病,也能用于内伤杂病,且疗效确切.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都有很多研究和阐述.近5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因...
【中文期刊】 陈思宇 冯钧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4卷1期 5-8页 ISTICCA
【摘要】 历代医家认为"秋湿"与诸多疾病都存在一定联系,故文章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探讨了"秋湿"与"咳""痿"之间的关系,阐释了秋季感受湿邪主要通过影响肺、脾、肝、肾脏导致机体出现咳、痿,并论述了"咳""痿"在不...
【中文期刊】 杨龄 杨谋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34卷3期 84-86页
【摘要】 慢性咽炎在中医学属于"慢喉痹"范畴,病位在肝脾二脏,究其原因为肝脏失疏泄功能,导致肝郁气积,并影响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咽喉失养或邪滞咽喉所致.陈祖琨教授予以疏肝健脾利咽法,自拟疏肝健脾利咽汤为基本方临证加减.
【中文期刊】 黄春霞 袁雪梅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3期 430-433页 ISTICCA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目前称为"尪痹""顽痹"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内因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脾肾虚.RA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中医从肝脾肾出发,针对不同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
【中文期刊】 姜慧 李军祥 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37卷2期 83-90页 ISTIC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 健脾疏肝方; 网络药理学;
【中文期刊】 张昺磊 张志明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4年58卷1期 43-47页 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阐释"土壅木郁"的理论内涵,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土壅木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重要病机.治疗首当抗癌解毒、养正固本以断其源;治疗核心为疏土达木、调和肝脾,强调土壅疏之、木郁达之、运通中焦、和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