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47
- 28
- 22
- 2
- 778
- 486
- 175
- 127
- 93
- 119
- 105
- 67
- 67
- 5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侯丽 张然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6期 814-818页ISTICCA
【摘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症的临床症候群,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原因之一.该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主要是因为其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本病可归属为中医"肾劳""水肿"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小涵 蔡艺贞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2期 234-237页ISTIC
【摘要】 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其病理因素以风、火、痰、瘀为主,病变部位广泛,病机复杂.本文从卫气营血角度阐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机演变规律,以"截断扭转"理论为指导思想,探讨如何根据病机演变规律进行干预治疗,达到截断扭转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璐璐 刘庆生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44卷3期 148-150页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高,病变波及机体多个系统及脏腑组织.脂肪沉积类似中医学"脂毒"概念,具有涩滞经络,阻碍气机,损耗脏腑等特点.故基于中医学毒邪致病及络病理论,窦晓兵教授将NAFLD病机归为毒损脏络,初以肝络、脾络受损为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晗 李园白 等 《中医药信息》 2024年41卷3期 18-24,3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利用相似度算法梳理痛风中医病因病机传承发展脉络.方法:采用本体概念相似度比较不同时期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异,呈现痛风病因病机认识演变过程.结果:病因病机相似度结果显示,晋南北朝与隋唐的病因病机相似度最高(56%),宋元间相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雁云 马玉萍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9期 929-9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老年人具有精气不足、元气渐衰、四道虚损、五脏俱虚的生理特点和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邪恋的病理特点.肾、命门、三焦生理相通,功能相辅,与五脏六腑共同构成气化功能的整体.肾精亏虚、命门火衰是老年人衰弱的根源,三焦气化失司则是虚实机转的关键.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振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26卷2期 45-46页
【摘要】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是发病根本,病变初期以阴虚为主,迁延日久阴伤及气,终致气阴两虚,贯穿始终,其它变证均由气阴两虚所致,只有气阴两虚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才能有所缓解.瘀血为病机要点,整个治疗过程均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湿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斯翔 杨智豪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3期 17-22页ISTIC
【摘要】 形神合一的生命观起源于先秦诸子时期,认为人是形神相即的统一体.《黄帝内经》受此影响,构建起以"元气"为枢纽,联系"精-脏(气)-神"三者的五神藏生命模型,认为精是携带生长发育信息的原始物质,五脏藏精化气,气是发挥作用的中间介质,神为气之玄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峻鑫 李恪丞 等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2期 1-4,9页ISTIC
【摘要】 文章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机演化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本自正气亏虚,在病情发展中虚气与产生的病理产物"血瘀、痰湿"缠结.其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高度符合"虚气留滞"理论因虚致实、因实留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良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欢欢 马作峰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17卷8期 114-118页
【摘要】 内风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纵观中医对内风认识和治疗的演变历史,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早期"正虚邪入"阶段、金元明时期理论争鸣阶段和清代以后病机成熟阶段.《黄帝内经》中已有内风的记载,内风由"正虚邪入"形成,本质为外风,此时对内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荣 王海平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6卷5期 488-493页
【摘要】 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中"鼻鼽"的病名演变与核心病机,探讨其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的嬗变.历代医家对鼻鼽的认识经历了从外邪单一论到内外合邪、脏腑同病的理论深化过程.先秦《黄帝内经》首载"鼻鼽"病名,以"阴阳失调、邪犯阳明"为病机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