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6
- 2
- 177
- 39
- 10
- 9
- 9
- 50
- 42
- 33
- 22
- 1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萌 王一竹 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48卷3期 169-173页
【摘要】 《病机汇论》为明末著名中医学家沈颋目前存世的唯一著作,是一部内科综合性医书.通过对书名内涵及全书内容特点进行考究,概括沈颋的学术思想.全书以病证为纲,病机要素为目,从脉、因、证、治四方面入手,发病机十九条,强调病有虚实,辨证施治,活用古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翠丽 陈琴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36卷9期 10-12页
【摘要】 口苦症是指与进食或药物无关,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与脾胃湿热病机关系密切.湿热之邪病及三焦,蒙上流下,上扰于心,中犯脾胃、肝胆,下损于肝肾,皆可引起口苦症.临床当结合患者全身证候、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三焦分治、阴阳异治的角度进行辨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德友 王硕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0卷4期 9-12页ISTICCA
【摘要】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德友 张宇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7卷2期 1-3页ISTICCA
【摘要】 痴呆,最早出现于唐代孙思邈所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中.明清及以前,“痴呆”多作为癫、狂、痫的症状描述.至明清时,始有“痴呆”专论.历代医家对于痴呆病病因的认识,多责之于“虚”“痰”“瘀”三方面.痴呆病常虚实夹杂,病位在脑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德友 庞作为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4卷2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方面对内伤发热的源流进行考证,追溯内伤发热的病名沿革,探析不同时期对内伤发热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以期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维康 《天津中医药》 2014年31卷11期 700-701页ISTICCA
【摘要】 《考证病源》是明代刘全德所著,是由13部分组成,考证病源74种病病因、病机、病性、治法及方药等,以多本中医典籍为理论基础,综汇历代诸医家学术思想,结合其独到的理论与临床经验,从脾论治泄泻之病,酌情辨证施治,重点论述临床用药,充分展现了中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穗平 《新中医》 2001年33卷10期 5-7页ISTICCA
【摘要】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治特点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痞满证作一疏理,认为对痞满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痞满证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中医古籍对痞满辨治的局限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石荣珍 浙派中医学术传承与文化研究学术会议 2017年
【摘要】 本文分别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对癥瘕病的源流进行归纳,分列历代医家对癥瘕的认识,总结其对病因病机的不同切入思路,对辨证论治的经验加以汇总,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农汉才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广瘟疫论》,清戴天章(麟郊,1644-1722)撰,约成书于康熙一十四年(1675年)年.本书是戴氏以明末医学家吴又可的著作《瘟疫论》为蓝本,加以删改增补而成:是吴氏之后,较早继承和研究温病学说的著作.其对伏气温病的因脉证治的阐发有突出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花 孙绍裘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3期 558-562页ISTICCA
【摘要】 基于"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的理论,孙绍裘教授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具有典型的虚实夹杂特征:虚责之肝脾不足,肾精不足;实责之外邪侵袭,其中湿为主要核心.在临床治疗中注重补益肝脾肾,填精益髓,清利湿邪.根据临床辨证以中药、针灸、理疗等多种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