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13
- 1
- 1
- 1
- 1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永亮 钱成 等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23卷5期 17-22页
【摘要】 中国内陆登革热流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疫情主要是从广东、海南、广西等南部沿海地区流行,后来并蔓延至,包括福建、浙江和云南等在内的相对北部和西部地区.自2013年开始,中国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持续扩大,逐渐向内陆地区,如华北及西北部地区扩散...
【中文期刊】 陈守强 马艳 等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19期 2849-2851页
【摘要】 针挑疗法是刺破浅表皮肤,离断纤维结缔组织并放出适量组织液或血液,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它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挑砭法,形成于晋代,发展于明清。现代常用其治疗疼痛性疾病。研究通过阐述其相关概念,结合效应基础物质理论、信息传导理论、...
【中文期刊】 张丽娜 吴铁军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3年30卷4期 484-487页 ISTICCSCDCA
【摘要】 医学的发展史,也是思维的发展史,重症思维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重症临床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例来演绎这种思维模式的临床运用,希望对青年重症医师良好思维模式的养成起到一定帮助.选择 2022 年 6 月 11 日聊城...
【中文期刊】 王梦琪 熊航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卷5期 177-180页
【摘要】 药理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白术可双向调节胃肠功能,本文从白术的本草学历代沿革探讨白术的功效演变,对白术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行中医学理论溯源.基于肠与脾、胃生理病理联系的相关讨论,归纳古今医家运用白术双向调节治疗肠道疾病的辨证思路,主要在于补脾益气燥...
【中文期刊】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30卷5期 13-15页
【摘要】 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复杂多样,症状通常轻微,故不被患者及医生重视.但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善于追根溯源,以此为线索,查找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以期达到既对症状又对病因的双重治疗目的.特别是针对各种病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更需...
【中文期刊】 徐芸 王苏丽 等 《新医学》 2022年53卷12期 887-890页 ISTICCA
【摘要】 月经轴理论溯源于《内经》,成熟于现代.前辈罗元凯、杨家林教授系统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轴,已得到业界充分的学术认证."枢轴运动"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核心学术思想,强调中土斡旋气机升降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影响.该文基于黄元御...
【关键词】 枢轴运动; 月经; 脾-肝-冲任-胞宫月经轴;
【中文期刊】 叶勇 汤伟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24卷1期 108-109页 ISTICCSCDCA
【摘要】 中医认为,生理上筋与骨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病理上筋与骨互相影响。筋骨平衡是人体脊柱生理状态,筋骨失衡是脊柱及相关性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调衡论的核心是筋骨同调,辨证论治。本文就此做了较详细阐释。
【中文期刊】 梁坤 吴春丽 等 《中医药通报》 2016年15卷2期 49-50页 ISTIC
【摘要】 梅核气的基础病理为气郁痰阻,后世多认为其病机为七情郁结,气机不疏,津液失布,凝津成痰,气痰相搏,循经上逆于咽喉之间,惯于以半夏厚朴汤治之.然笔者认为梅核气病机复杂,用药不可拘泥于半夏、厚朴、柴胡等疏肝理气之品.临床治疗中唯谨遵辨证论治之绳,...
【中文期刊】 于翔 陈文霏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37卷12期 1719-172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采用迈瑞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试剂盒,按照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甲状腺功能检测标准化委员会(C-STFT)提供的一致性研究方案,测试发放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健康人体标本和病理标本,验证经过第一期标本重校准后的迈瑞TS...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国际临床化学甲状腺功能检测标准化委员会;
【中文期刊】 韦明婵 秦祖杰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7卷24期 56-61页
【摘要】 壮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壮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壮医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壮医基础理论溯源,“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