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21
- 3
- 2
- 5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贾李蓉 刘静 等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26卷12期 26-29,55页ISTICCA
【摘要】 重点介绍了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的病证类概念选取和关系设定的方法,并在系统总的修订原则前提下,参照中医药领域相关标准、各版教材以及临床医案,探讨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病证类概念的选取原则和具体方法,阐述了病证类概念定义分为描述性定义和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石强 谢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4卷12期 800-8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类方”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从词源和古今有关类方的叙述中探讨类方一词的含义及内涵.类方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方剂进行分类以获得方剂之间异同性认识的产物,传统类方的相似性和源流性赋予其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属性.基于方剂学科的学术特点,提出类方是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静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3期 296-297页ISTICPKUCA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受到历代医家长期关注并不断完善.证候规范研究于1980年逐渐开展起来,包括证候概念、证候分类、证候命名、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许多专家对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添华 李伟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5期 660-660,671,67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病与证,是中医西医结合工作者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伤寒论>中的病与证是怎样呢?现将<伤寒论>中病与证的概念及分类情况分析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晓丹 高想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7卷15期 2390-2394页ISTIC
【摘要】 络病概念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鼎盛于清代,当代医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初步形成"络病证治"体系,为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简单回顾络病思想的源流,重点介绍朱良春教授《虫类药的应用》对络病学说产生的影响以及朱老学术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朦朦 陈惠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9卷2期 240-241页ISTIC
【摘要】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李蓉 刘静 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42卷5期 8-12页
【摘要】 目的 基于临床实用性,对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病证分类体系框架进行整理研究.方法 基于系统整体框架的构建原则,参照中医病证相关国家标准、教材及医院实际分科情况,对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TCMCTS v2.0)病证分类体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运滨 魏江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0年17卷3期 187-189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现代证候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证候规范化研究则从8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证候概念、证候分类、证候命名、证候诊断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是证候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就中医证候客观化现代研究进展,特别是病证结合的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霞 杨晋翔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2期 136-137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1 证素概念的产生与意义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然而证候分类、证型命名不统一,往往古今诸法混用,概念欠确切,内容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错杂.王永炎指出,证候相关名称与分类亟待规范,需要降维升阶以寻求简约清晰的表达,以象为素,以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梅 陈琳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5期 334-336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1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概念病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式,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证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式,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