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
- 3
- 1
- 19
- 18
- 14
- 2
- 1
- 22
- 15
- 11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忆雪 姚雷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29卷1期 88-92页
【摘要】 探讨茶树油在缓解痤疮方面的功效,为茶树油在抑菌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茶树油对3种痤疮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S21016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定性、定量的抗菌性研究.定性试验中,采用贴片法测定茶树油对3种痤疮致病菌的抑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娟 何婷 等 《江苏医药》 2023年49卷11期 1123-11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8种植物精油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抑菌圈试验定性检测8种植物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随后通过二倍稀释法定量检测8种植物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彤 蒲俏虹 等 《广东化工》 2025年52卷9期 60-63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五色梅水提取物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五色梅水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及CMCC26003的体外抑菌活性,并研究其抑菌机制.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慧容 汪华阳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4期 34-37,73页
【摘要】 目的:评价加味颠倒散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皮损处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94例患者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加味颠倒散外用治疗,对照组使用维A酸乳膏外涂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欣荣 董人华 等 《中国处方药》 2024年22卷4期 6-12页
【摘要】 目的 在平痤散中药处方基础上,研制平痤滴丸,并对比研究平痤散和平痤滴丸对痤疮的作用.方法 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因素为药物与基质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温度,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平痤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平痤散和平...
【关键词】 滴丸;Box-Behnken响应面法;痤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春梅 石春蕊 等 《安徽医药》 2023年27卷7期 1302-130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考察自主研发的协定方中药"金贯蓝"提取物对寻常痤疮三种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寻常痤疮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琼脂打孔法考察金贯蓝提取物对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心怡 冯健清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30卷4期 334-339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凉血五花汤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寻常痤疮相关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常规平皿法培养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不同浓度的凉血五花汤水提物对上述细菌进行生长抑制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蓓 导师:石春蕊 兰州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中药“金贯蓝”是我院药剂科自主研发的协定方剂,具有凉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内用可用于医治血热旺盛,外用可用于医治疮疡。本文设想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金贯蓝水提取物是否对寻常痤疮三种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莎莎 陶小华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24卷5期 654-656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估一款含益生元和后生元的微生态制剂(简称制剂)对部分实验室菌株的增殖以及痤疮皮肤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制剂的培养基分别培养供试菌,通过培养计数法评价细菌增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皮肤细菌,对比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