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6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丽丽 毕润成 等 《广西植物》 2012年32卷1期 63-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x2检验、AC指数、Ochiai指数等技术,对山西五鹿山白皮松群落50个样方内的26种乔木的种间总体联结关系以及各种对间关联显著性和关联系数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区26种乔木的总体联结关系以正关联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湉 巨天珍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3期 448-4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小陇山白皮松群落50个样方的20个常见物种,运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X~2检验,OI、DI、JI指数,AC、PC值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VR分析表明,白皮松林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丽 毕润成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7期 5494-55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于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林内物种间的关系及其共存机制,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Pielou的分离指数,Hegyi单木竞争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润成 成亚丽 等 《植物研究》 2002年22卷3期 366-3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白皮松群落分布较集中的黑虎沟和柳家山两个地段设计26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作样方426个.分析了白皮松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聪 乔秀红 等 《广西植物》 2013年33卷3期 421-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群落演替分析对植被恢复,森林管理等有重要的意义.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搜集数据,运用TWINSPAN和DC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鹿山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酸枣灌丛→荆条灌丛→黄刺玫灌丛→白皮松+侧柏林→白皮松林→油松林→辽东栎林;虎榛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俊霞 孙建华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2期 200-2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吕梁山南端乔家湾、黑虎沟、郭家洼3个地段分别设置了3个样地,用样方法对白皮松幼林种群进行了调查.共做样方272个.分析了白皮松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白皮松幼林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勇 陶德定 等 《生物多样性》 2003年11卷2期 125-1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的计算,对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分布的群落中主要树种间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五针白皮松分布的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其中半阳坡上的群落为正相关,...
【关键词】 Pinus squamata;群落演替;种间联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