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5
- 11
- 9
- 4
- 3
- 2
- 3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镇 马凯 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31卷5期 395-395页ISTICPKUCABP
【摘要】 惠普监护仪皮温探头分别置放在急性阑尾炎患者右下腹部及左下腹部,安放次序是随机的.监护仪自动记录双下腹部皮温及温度差(精确到0.1℃),皮温测定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32例急性阑尾炎皮温测定敏感性为62.5%(20/3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天南 赵晓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27卷2期 28-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皮温测定与阻隔式皮瓣成活的关系,为皮瓣血供判断提供一新的定量指标.方法选用5头版纳微型猪,共制作7组,每组两个皮瓣,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经阻隔迟延术后第3、7、10、20天,第3、7、10天用皮温测定仪测定其皮温.结果术前二者皮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风 朱建民 等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1年22卷2期 16-18页CA
【摘要】 目的:观察骨牵引术后钉道酒精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钉道周围皮温测定方法,观察30例骨牵引钉道酒精护理的住院病例每周的皮温变化,并与自身体温对照,计算出钉道周围皮温与体温的温差(△T).结果:骨牵引术后2周时钉道周围皮温最低,骨牵引术后5周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桂萍 周爱红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年10卷3期 177-1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热像图与丘脑出血临床症状及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电子热像图仪,在室温下对32例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进行左右手皮温测定,以左右温差≥0.5 ℃作为异常指标.结果 32例患者中热像图异常者21例,其中,患侧低温12例,高温9例.热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良笑 史占军 等 《广东医学》 2017年38卷13期 2098-2099,210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正常情况下切口局部早期的皮温变化规律及冰敷治疗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共2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皮温测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奕 庞清江 等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15卷5期 514-51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切口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鉴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无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监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获随访60例,时间48~56周.初次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萌 张海涛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18卷3期 300-30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各无创检查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无创性血管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分级结果相比较.结果:①将各无创检查按有无病变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惠敏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4年24卷2期 95-9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研究表明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患者的主诉中,肌筋膜触发点的发生率为30%~9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大威 徐玉东 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37卷2期 137-1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血管再生效果.方法将20只犬制成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建模后1周对犬的后肢施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即在胫骨内侧嵴开一个5cm×1cm骨窗,以特制的支架每天1mm速度向外牵拉.分别于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湃 鲁开化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20卷11期 989-9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临床深入研究难愈性创面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9只.首先通过动脉灌注了解兔耳动脉走行分布,然后结扎兔耳中央动脉及头侧动脉之总干,用活检打孔器在耳背制成d=6 mm的4个对称的圆形创面,进行创面一般观察、连续的兔耳皮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