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1
- 12
- 1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亚格 胡致平 等 《肿瘤学杂志》 2017年23卷3期 218-2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益肾化痰逐瘀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血液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给予益肾化痰逐瘀中药治疗,对比用药前后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疗效评价临床痊愈14例(35%),显效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佳 薛博瑜 等 《河南中医》 2016年36卷12期 2120-2123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e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选取特定的体质类型,采用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进行干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收集211例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采用专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甘露 高金玲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12期 1554-15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总结骨髓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肾之精气亏虚,督脉虚损,风寒湿毒之邪或风湿热毒之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生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5期 466-467页ISTIC
【摘要】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久咳不愈,常以润燥宁肺、清金化痰、健脾养肺、疏肝清肺、益肾补肺等法,临床每多效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贵民 导师:张传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以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观察血清单胺氧化酶的变化,从而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脾肾两虚、痰瘀阻滞证患者40例,采用基础治疗包括原发病和诱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琪 谢盈彧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1期 915-9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是阮士怡教授治疗冠心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其中软坚散结是治疗的关键.认为临床运用软坚散结法不应拘泥于一证一方一药,应从所治之证的症状和病机入手,运用行气化痰、活血解毒、扶正补虚等多种治法;同时兼顾软坚之品的性味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良 张子扬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6期 1368-13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朱良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浊瘀痹)的经验.浊瘀痹阻是浊瘀痹的主要致病因素,泄化浊瘀、调益脾肾是浊瘀痹的主要治疗原则,痛风汤方是浊瘀痹的专病专方.泄化浊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从推陈出新、调脾益肾、养阴通络、化痰通络、蠲痹通络5个方面进行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海伟 和单凤 等 《中医杂志》 2008年49卷11期 981-9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法联合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治疗意义.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29例、西药组(口服罗格列酮)32例、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和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方)29例,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殿强 严冰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11期 1675-1678页ISTIC
【摘要】 严冰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为正虚于内,湿、热、毒、瘀、痰相互胶结,日久积而成块.肝、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肝癌的发病基础,治疗肝癌首当扶正.严教授认为,本病痛初在肝脾,当清肝养肝为主,佐以健脾以防变;病中及肾,当健脾为要,辅以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