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2
- 1
- 1
- 1
- 1
- 1
- 1
- 3
- 3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云 王殊轶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7年34卷1期 66-7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训练者在不同专注度下的腹腔镜模拟训练效果.利用BrainLink采集脑电信号,计算样本熵和θ/β值来评价专注度;利用Tobii眼动仪采集眼动信号,计算完成时间、错误数、注视点个数来评价腹腔镜模拟训练效果.招募20名志愿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明哲 王殊轶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7年34卷5期 745-75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前国内腹腔镜训练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侧重于研究手眼协调关系中器械的移动路径,忽视了视觉在腹腔镜训练中的引导作用.其它领域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注视训练,可以提高训练者的知觉-运动技能水平.本文旨在探讨视线追踪技术在腹腔镜模拟训练中的有效性,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徐亮 等 《眼科》 2016年25卷1期 63-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两种偏振光液晶电视对人眼视觉舒适度影响的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屈光状态为正视眼的健康受试者60例.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观看线偏振光液晶电视显示的视频内容(线偏组,30例)和圆偏振光液晶电视显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玉华 导师:马原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工程(硕士) 2013年
【摘要】 猕猴由于其进化和脑结构上与人类近似等原因,在脑功能研究中成为了人类的“替身”和“活的精密仪器”。脑功能研究的核心是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种行为产生的脑机理。眼睛运动是纷繁复杂的行为中最容易实现精确测量的一种简单运动,且目前眼动控制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胜 韩洋 等 《心理科学》 2022年45卷4期 826-832页
【摘要】 为探讨在缺少相关阅读经验的阅读情境下,词切分线索是否促进读者的阅读与词汇识别,本研究操纵了阅读方向、词切分线索与目标词的词频,采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发现:阅读方向与词切分线索的交互作用显著,词切分显著地促进了从右向左呈现文本的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那 王思明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年44卷19期 2236-224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三七蛋白,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七蛋白氨基酸组成.采用NaOH裂解法测定三七蛋白不同质量浓度(0.125、0.25、0.5 mg·mL-1)作用下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芸芸 朱苾丹 等 《眼科》 2024年33卷4期 280-2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3~6岁学龄前儿童近视前期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眼部特征分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21-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1473名.方法 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睫...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近视前期;preschool childre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雅婧 韩少峰 等 《眼科》 2022年31卷3期 219-2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离体猪眼前囊膜经次氯酸钠化学处理后的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为白内障手术初学者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撕囊训练提供更接近于人眼的训练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鲜离体猪眼48只、眼库正常人眼晶状体8个.方法 将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义 冯慧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年35卷3期 665-66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针刺与唑吡坦干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觉醒状态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1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