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2
- 3
- 2
- 1
- 5
- 4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毅梅 江山平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年16卷2期 299-302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瞬时感受器电位M7是肥大细胞上重要的钙离子通道,但其在肥大细胞存活及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仍未明确.目的: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对大鼠RBL-2H3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BL-2H3细胞,①分别以50,100,200...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RBL-2H3细胞;RNA干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志强 吴毅梅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5卷7期 1199-1204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钙离子在肥大细胞活化后的脱颗粒反应起重要作用.瞬时感受器电位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是肥大细胞重要的候选通道.目的:构建携带大鼠靶向TRPM7-siRNA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毅梅 江山平 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年31卷3期 338-3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TRPM7)在大鼠肥大细胞系RBL-2H3的表达,探讨其对RBL-2H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TRPM7在RBL-2H3的表达.通过离子通道阻断剂2-AP...
【关键词】 肥大细胞;凋亡;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秋洁 卜诗益 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5卷5期 442-447页
【摘要】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M7(TRPM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脾组织内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探究TRPM7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永强 叶飞 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年6期 3-6,7页
【摘要】 目的:电针治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nnexinA1与TRPM7共存为探讨TRPM7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电针治疗组、假手术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穴...
【关键词】 Annexin A1;瞬时感受器电位M7通道;缺血再灌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丰 苏志强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年9卷3期 240-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C1和TRPM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 h组、缺血2h再灌注12h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光 梁慧芳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8年35卷3期 435-4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M7(TRPM7)对胆管癌RBE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沉默RBE细胞TRPM7的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TRPM7沉默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鸿斌 导师:谢良地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1.明确SD大鼠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AN)解剖位置和组织细胞形态学特点后,通过制备稳定SD大鼠病态窦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模型,观察SSS大鼠SAN形态结构改变以及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