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2
- 3
- 40
- 4
- 2
- 1
- 1
- 11
- 6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雪 刘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41卷7期 1210-12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试验以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为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法控制环境CO2浓度,于2018-2019年设环境CO2浓度(Ca,390 μmol·mol-1)和升高CO2浓度(Ce,700 μmol·mol-1),以及不施磷(P0)和施磷(1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阳阳 徐秀美 等 《合成生物学》 2022年3卷5期 870-883页
【摘要】 随着人口增多及耕地面积的减少,人类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保障足够的粮食供给尤为重要.光合作用通过光反应和碳同化把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90%以上的植物干物质来源于光合作用固碳反应,光合作用同化的有机物是作物产量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霞 周林滨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8期 6768-67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浮游动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将摄入的浮游植物转化为不同形态的碳,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14C标记示踪方法,定量分析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人碳的碳同化与碳排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杰 张衷华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期 28-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固定对群落碳平衡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杰 祖元刚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31卷1期 118-1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文利用涡度协方差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分量的累积和)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对老山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45°20′ N, 127°34′ E)的碳收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每0.5 h所测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能量平衡达到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红梅 高琼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4年28卷2期 157-1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不同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测定了2002年生长季早、中、晚期植物叶片的光合、蒸腾速率及相应的微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机理性生理生态学模型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植物净光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建晔 董桂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2期 253-2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开放式空气CO2增加(FACE)20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移栽至抽穗后20 d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使抽穗后20 d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减少,生物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俊杰 《植物生理学报》 2024年60卷6期 989-9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潮间带是一种严酷的生境,真红树在此形成对半红树的压倒性优势.为探寻两类红树植物光合作用水碳利用策略的差异,在海南文昌清澜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样地中,从两类红树植物中各选出5个物种为试材,测定其光合气体交换和水势动态,计算分析水分利用率,并在此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誉育 唐波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年21卷4期 710-7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全球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川西亚高山地区主要阔叶树种红桦(Betual albo-sinensis幼苗在不同水、氮供应下的形态变化和生理机制,以了解该区主要植被的生长特性,并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两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贤赵 宿庆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0期 3278-3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取人工控制实验,探讨了6种C3、C4草本植物在昼/夜温度指标为20/12℃--36/28℃的范围内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植物比叶面积(SLA)、胞间CO2浓度(ci)与环境CO2浓度(ca)的比值、碳同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