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8
- 32
- 11
- 3
- 62
- 31
- 19
- 18
- 7
- 22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守伟 裴正军 等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51-52页
【摘要】 社会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医患关系也变得愈加微妙,医患双方由从前的和谐友好演变成如今的纠纷不断、互不信任.恶性医患暴力事件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医生、患者和其亲属首当其冲受到波及,甚至发生流血事件,导致医院不能正常高效运行,医务人员在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高昂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0期 142-143页
【摘要】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社会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为高校思想政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英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57-62页
【摘要】 中国社会性别平权路径,经历从“解放女性”到“女性解放”的过程,与政治变革密切关联,但政治变革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未从根本上撼动传统社会性别理念。历史文化制约、平权意识缺失、研究范式失衡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性别平权的发展。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综合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少荣 于静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87-88页
【摘要】 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作为理想性社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即正义理论。从社会制度维度重新解读罗尔斯设计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把握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建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论证,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蕤琳 陈晰 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9卷2期 83-84页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等.不同的文化给人类带来不同的价值追求,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给人存在本身的价值带来不同的认识和对待.医学模式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第一需要,其形式的不断调整和变更受到社会制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孟理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 2008年7期 114-116,120页
【摘要】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制度演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生产力,其持续上升的运动,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其水平和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社会制度的演进奔不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而是由二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大为 《学术探索》 2005年5期 138-141页
【摘要】 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两国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美国模式对目前我国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带来启示与借鉴,如,本科生培养应从窄口径向宽口径学科转变;各高校由统一模式向多元化、个性化培养转变;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坤峰 石宝祥 等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19卷3期 10-13页
【摘要】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更替变迁的终极因素,所有制性质如果舍弃了生产力标准会从根本上失去对社会制度的标志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所有制的地位相对下降,人与人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面临着发展交通和各项建设事业起步发展的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重视下,在中共西藏工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各项建设事业,陆续从内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藏,参加各项建设和科学考察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科学基础资料和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3期 7-11页ISTICPKU
【摘要】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