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1
- 7
- 4
- 2
- 1
- 1
- 3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陆琳 刘国传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07年5卷2期 37-39页
【摘要】 本文设计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压控恒流源电路是神经保护治疗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CPLD电路产生极性相反的脉冲控制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换向开关来选择输出极性.其V/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电阻的大小范围)可以通过合理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国传 导师:田学隆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03年
【摘要】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都很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脑卒中的治疗虽有许多进展,但多数药物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利用小脑顶核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神经源性神经保护的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瑞娟 高玉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年20卷27期 4013-4019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亚低温对脑梗死后的神经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测亚低温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从65只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
【关键词】 实验动物;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亚低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川 范建中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年24卷5期 419-422,后插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低声压级次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产出的次声作为处理因素.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学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0卷3期 218-220页
【摘要】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由多种因素导致脑血管梗塞、脑组织深部白质梗死 ,从而造成脑实质受损 ,且损伤为不可逆[1 ] ,若及时恢复梗死区域血供 ,大多数神经元可避免坏死,因此,保护脑神经、改善血流循环、恢复梗死区血供是治疗的关键[2 ]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李玉榕 等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64-66页ISTICCSCD
【摘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批以传统针灸理论为基础的低频脉冲理疗仪,其基本原理是产生尖窄的电脉冲对人体有关部位或穴位进行电刺激,使肌肉放松,激活中枢神经,促进分泌某些生物成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这些理疗仪有些不是针对膝骨性关节炎而设计的,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荔 朱爱萍 等 《中国康复》 2006年21卷4期 245-246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亚低温(MHT)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MHT组患者同时头置颅脑降温治疗仪,设置温度4℃.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炳坤 王军 《医疗装备》 2017年30卷1期 15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颅压、脱水及脑细胞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彬 石冬梅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2年22卷11期 653-65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监测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小娟 《右江医学》 2005年33卷6期 678-679页
【摘要】 <篇首> 低温治疗在医学界的使用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早在50年代,深低温<18℃治疗就应用于心胸手术,主要用于保护脑及重要器官,但深低温所引起的室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限制了低温治疗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期,低温脑保护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