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2
- 4
- 3
- 3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颖 王刚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5年25卷5期 29-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的酶解时...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原生质体;全蚀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鸿生 袁红旭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4期 634-6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弱致病性白化突变菌株与强致病菌株进行有性重组,研究了小麦全蚀病菌(禾项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mis var.tritici)致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以接种株地上部干重为致病性指标时,该菌对小麦的致病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旭丽 黄丽丽 等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4期 628-6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全鑫 薛保国 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14年44卷2期 139-146页
【摘要】 从河南省10个地市采集的小麦病根样品中分离得到82株病原分离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回接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其中47个菌株菌丝分支处都形成典型的“∧”状;子囊壳埋生或半埋生,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线形,稍弯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刚 《植物病理学报》 2005年35卷4期 382-384页
【摘要】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REMI)技术转化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以分离致病性突...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致病性;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广胜 郑彦周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25卷19期 209-212页
【摘要】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项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萍 王美南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5期 958-9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和禾谷变种对4种禾本科牧草鸭茅、披碱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除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gm01菌株对披碱草没有致病性外,4个变种对供试的其它牧草都有致病性,且能产生全蚀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