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1
- 38
- 8
- 6
- 2
- 2
- 5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广欣 肖万军 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25卷18期 1396-140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系统在促进老年患者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愈合 、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2月 ~2018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Robinson 2B型移位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44例,根据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朝忠 金海兵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4卷10期 735页ISTIC
【摘要】 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干骺端部位,骨折远折端掌侧面与近折端背侧面相互重叠、绞锁的短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方向由近端掌侧斜向远端背侧,其命名较为混乱,手法整复治疗难度较大,且维持困难.临床常发生由于对此类骨折认识...
【关键词】 折顶回旋组合手法;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临床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学海 邱武安 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23卷3期 187-18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手指先天性畸形较多见,复拇指畸形是先天多指畸形中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生率为0.08‰~0.18‰[15],复拇畸形有多种类型.我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8例特殊Ⅵ型复拇畸形患者.手术采取两指小同组织移位组合矫正复拇指,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文杰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10卷4期 518-51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的臂从神经损伤情况下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臂丛神经损伤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随访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采取不同的神经移位组合,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永武 夏剑 等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3期 165-1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传统的胸大肌代肱二头肌的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进行组合肌移位,寻找重建屈肘功能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切断胸大肌在肱骨的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顶端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向远端分离,显露至长头腱桡骨结节止点处,将前臂屈肌起点从肱骨内髁下方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锋 王晓 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年3期 253-2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背景:目前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报道较少。目的:比较分析组合外固定架和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组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和重建接骨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利明 周大勇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6年15卷1期 32-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价对于兔支气管最佳的螺圈加胶水封堵组合.方法分别以3 mm螺圈+生物蛋白胶(A组)、3 mm螺圈+NBCA胶(B组)、2 mm螺圈+NBCA胶(C组)及4 mm螺圈+NBCA胶(D组)封堵兔两肺前叶支气管,每组共8个部位.分别观察螺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士林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年22卷8期 921-9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1例均经MSCT横断面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 髁突骨折仅有骨折线,未发生移位19例,髁突骨折移...
【关键词】 骨折;髁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毓汕 王家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26卷3期 277-2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细菌移位(BT)所致的肠源性感染与应激后发生的脓毒症、MODS密切相关,西医注重改善肠道供血供氧,黏膜保护及应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防治BT;而中医使用大黄、丹参或组合方剂,亦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细菌移位;肠道屏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