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8
- 51
- 15
- 12
- 61
- 6
- 3
- 2
- 2
- 121
- 32
- 27
- 27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牛洪涛 张志春 等 《昆虫学报》 2024年67卷4期 468-4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明确新登记的真菌杀虫剂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 JS001在调控水稻生长和防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作用.[方法]室内分别用1 × 104,1 × 106和1 × 108孢子/mL爪哇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进 曹婷婷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6期 4680-46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人工气候室内比较研究了灰飞虱和褐飞虱在汕优63和秀水11上的种内和种间密度效应对其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稻飞虱均存在显著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若虫羽化率下降、雌成虫寿命缩短、每雌产卵量下降.种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燕涛 杨凌峰 《昆虫知识》 2009年46卷1期 145-1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介绍一种防治稻飞虱喷药时的辅助装置,使用该装置可在确保药剂肪治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工效,并节省用药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伟平 陈先清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8期 1438-14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稻飞虱发生程度与相关气候因子的数据大多具有高维非正态、非线性特征,采用统计预测法会出现预测效果的不稳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需要较多的训练样本.投影寻踪模型把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上,对数据结构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线性、非正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辉 林荣华 等 《昆虫知识》 2005年42卷6期 612-6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控飞虱动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超 傅强 等 《昆虫知识》 2005年42卷4期 353-3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类酵母共生菌(yeast like symbiotes,YLS)是稻飞虱体内的一种共生菌,存在于稻飞虱的脂肪体细胞中,出芽生殖,通过卵直接传给后代,其数量随飞虱的生长发育而增加,但对于单位鲜虫重而言,基本保持恒定;系统进化研究结果显示,Y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治平 刘小燕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2期 2756-2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中放入450只鸭/hm2,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98.8%;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63.6%;第4、第5代稻飞虱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俊铭 韦刚 等 《昆虫知识》 2004年41卷6期 541-54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2年在安徽省庐江县4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3代和4代稻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和Nilaparvatalugens(Stal)),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41.67mL+10%吡虫啉可湿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仕高 石登贵 等 《昆虫知识》 2003年40卷2期 179-1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重庆市秀山地区稻飞虱的发生主害种类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的危害重于褐飞虱;白背飞虱1年发生5~6代,以4(3)代为主害代,田间发生2~3次若虫高峰,以第2次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观浩 《昆虫知识》 2003年40卷2期 176-1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化州市1979~1999年21年晚稻稻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法对该市2000年和2001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大田实际发生情况完全一致.对1985~1999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为96.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