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6
- 3
- 1
- 1
- 4
- 4
- 36
- 17
- 11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其凡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155-158页
【摘要】 立足于原型范畴和配价语法的相关理论,从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的视角对英语小品词"on"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其在共时维度上的义项拓展理据.一方面,小品词"on"是以空间概念原型为认知的始发域,以概念隐喻为认知机制,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思思 贾春华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2期 9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君臣佐使理论隐喻的实质.方法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分析君臣佐使理论形成的认知过程及中医对其的认识和应用.结果 从职官制度讲,君臣佐使为“君—臣—佐”的三级上下结构,职官制度始源于空间隐喻,因而方剂君臣佐使的核心是君臣关系;方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念阳 陈纤纤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14卷1期 50-56页
【摘要】 “大/小”隐喻是空间隐喻的一种.本研究设置了两项绘画主题, “警察抓小偷”和“园长和老师”,考察了5-7岁儿童在两项绘画任务中对“社会地位”这一抽象概念的“大/小”隐喻表征.结果发现:(1)儿童将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画得较大,将社会地位较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群 贡德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355-359页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对正负性词语的空间隐喻现象及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实验1采用词语线索提示的刺激探测任务范式,研究了正负性道德行为及情绪词语的空间表征对注意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正负性道德行为和情绪词语的空间表征对注意存在定向激活作用,揭示了极性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英华 《陕西教育(高教)》 2014年3期 9-9页
【摘要】 小说《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自发表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小说的研究多局限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风格,女性主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即文体学的角度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光惠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29卷11期 66-68页
【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体现我国古代医学成就,是重要的中医典籍,其中的上-下空间隐喻是民族体验的映射,体现了特有的中医文化.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对比分析了李照国教授、旅美中医师吴连胜、美国医史学者Ilza Veith对于上-下空间隐喻的译文,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3卷5期 125-128页
【摘要】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认为人类概念的形成依靠人的身体和心智的体验,依靠人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意义源自人的身体体验。文章在收集和归纳英汉语“下(DOWN)”的空间隐喻基础上,尝试探索“下(DOWN)”的空间隐喻在英汉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维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7卷4期 362-365页
【摘要】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金富 陈玮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年27卷3期 266-2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和语义启动范式,探讨道德厌恶启动后对垂直空间隐喻加工的时间特征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省某高校2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采用双字词启动范式,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非道德厌恶词),然后再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妍 张荷婧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2期 237-24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过去-消极,未来-积极”内隐联结是否存在,以及符合空间隐喻(过去和消极类别标签呈现在左侧,未来和积极类别标签在右侧)时联结强度是否更强.方法:以38名右利手大学生为被试,时间词为目标词,人格词和效价词分别为两个IAT任务的属性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